|
投資藝術品如同買股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7:15 金融投資報
隨著近幾年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火熱,藝術品收藏已逐步演變為一種新興的投資工具,以至在媒體上人們常常將它同股市、房市一起來相提并論。這一點由國內藝術品拍賣成交金額快速放大,新買家投資人的不斷涌入便不難證明。更有許多人將藝術品視為“掛在墻上的股票”,購買藝術品已成為不少投資者的新型投資組合之一。眼下,藝術品“股票化”與“財經化”,正得到相當多藝術品買家投資人的廣泛認同,因此,了解藝術品的股票特點,找尋它與股票的聯系與區別,就顯得十分必要。它有助于藝術品買家投資人少走彎路,規避風險,實現利潤最大化。買入信號 熟悉股票市場的人都知道,一只股票在大幅上漲前,都會適時發出“買入信號”,股民在看到“買入信號”后及時判斷介入,會降低自己的買入成本,與莊共舞,獲取最大利潤。由此,“買入信號”也就成為股民判斷介入點的一大技術指標。 藝術品收藏投資在這一點上可以說與股票頗為相似。當一個畫家、一個品種、一個畫派行情在啟動時,同樣會發出“買入信號”,洞悉這一點,對早日介入,降低買入成本,減小投資風險,是非常必要的。以2006年畫價飆升躍入千萬元級畫家的當代藝術“新市場明星”劉野為例,他的畫作在大幅漲升初期也無不清晰地發出了“買入信號”,市場行情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2005底之前,劉野的油畫市場認知度較低,價位尚不及四五十萬元。但在2005年11月保利上海秋拍上一幅尺幅不大(90x90cm)估價僅為12-15萬元的《溫柔地殺我》,卻出人意料地以121萬元高價拍出,向市場發出了個人畫價即將啟動的“買入信號”。2006年,劉野的畫價開始小幅啟動上漲,2007年畫價大幅飆升,市場高度活躍,短短兩年間,海內外拍場100萬元成交價以上的高達20幅,超500萬元的有8幅之多。《美人魚》在2007年9月紐約蘇富比秋拍上以1080.3萬元創造個人拍賣成交天價,一躍而躋身千萬元級畫家!比價效應 在股票市場中,人們每每將同一類或行業的股票進行比較,來衡量一只股票是否具有“比價空間”,未來是否有上漲的機會和可能。在流通盤相近的情況下,一只股票價位低于同類股票時,會發生補漲;而當一只股票價位明顯高于同類股票時,會發生“補跌”,最終縮小兩者的價格差異,這就是“比價效應”。 在藝術品市場中上述“比價效應”也同樣存在。如某一畫派的“明星畫家”價位出現拉升后,與他具有相近知名度與藝術成就而價位較低的畫家,就會因“比價效應”而受到藏家的關注。在吳冠中的畫價屢破千萬元大關后,買家就會在老畫家中去價值挖掘,像靳尚誼這類的畫家才會上漲,1601.6萬元的《畫僧髡殘》和896萬元的《孫中山》的出現也就不難理解,這恰恰是“比價效應”在市場中起作用。同樣,以“寫實畫派”為例,楊飛云、王沂東的畫價高居在上,艾軒的畫價也不可能較低,相同知名度的畫家其市場價位會出現比價靠齊,低者逐漸向高者看齊。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