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市場:人人都是預言家(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13:23 新浪論壇
如此野心勃勃的項目,沒有爭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凡是將藝術和金錢扯上關系,很難不引發爭議。偏偏這兩者形影不離地天長地久著。法國人懷疑是不是真的能夠把文化帶給那些騎駱駝賣地毯的人。《NEWSWEEK》報道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購買西方文化”,引用了盧浮宮伊斯蘭藝術部名譽館長馬修·伯努·泰勒的話說:“這純粹是一項交易。”已經被吸引建立分校的巴黎索邦大學校長皮特也以反問表達了自己為何認可“交易”的原因:“難道人們不明白,是因為美第奇如此富有,我們才有了米開朗基羅和多納泰羅嗎?”而極力促成此項目的法國外交部特別顧問道松維爾則說的更直接:“這筆資金會讓法國有能力再從國際市場上收購藝術品。”當然阿聯酋內部也有反對與贊成兩派聲音,只是最終的結果始終向著贊成的方向進行著。 實際上,只需要看看盧浮宮、奧賽、大英博物館門前永遠排著的購票長龍,沒有政府不為藝術引發的“錢潮”動心。 早在兩年前,盧浮宮即有興趣在中國設立一個分館,但是無論他們希望在北京還是上海,中國都不可能開出阿布扎比的條件。中國有中國的優越感:歡迎來,但是費用請自己解決! 無論是文化還是藝術,東方或者西方,當今的世界,與購買、消費、資本產生直接聯系已經即成事實,談論合理性與否的問題,多少有些無力。現實問題是如果不得不面對藝術消費的問題,那么話題本身是否能從拍賣市場這單一話題上再擴大一些?讓“購買中國藝術”變得更廣泛更有影響力,甚至更有爭議一些?哪怕異想天開一點把中國的某一個重要博物館開到巴黎去?每一個投資的人都會明白,獨撐一條木舟總不如搭乘一艘巨艦來得寬敞。 藝術的這條巨艦要求包括更強大的拍賣公司,更權威的藝術機構,更長久的美術博物館,更現實的法律規范等等。 對于中國當代藝術這艘船來說,只有市場明星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一個張曉剛不夠,加上一個曾凡志也不夠,把四大天王、70后明星全加上仍遠遠不夠。要知道,我們是拿短短幾十年的發展去應對西方數百年的碩果。失去中國這條大船,再天才的個體,也難跨越西方的彼岸。 回到漲和跌的問題,判斷的標準就不再拘泥于過去的市場、現在的經濟形勢、買家的構成和新進場的數量,核心也是根本的問題在于,2008年在亞洲一系列的熱鬧登場的雙年展中(廣州三年展、上海雙年展、橫濱三年展等一系列展覽),中國的藝術家能夠創造出多少有價值的作品來?繼已經開始的民間美術館、各類大藝術區開發之后,2008年還會有多少有實質性意義的藝術發展規劃出現?甚至美術院校的體制改革本身都是關乎未來的重要議題。如果這些都在發展中,而投資人的資本又足夠充裕,與其投資股票,為什么不買藝術品呢?買這個決定,可以無關漲跌。畢竟藝術品最低的投資功能還可以欣賞,而股票則僅僅是數字而已。任何經濟環境和市場都有周期,高了有低的一天,低了更有高的可能性,而藝術品,永遠都只有一件。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