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陵實為戰國秦王陵 (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21:10 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
咸陽原上的兩座高大陵墓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周王之陵。最近,我省考古人員全面考古調查,證實這兩座“周陵”應為戰國晚期某代秦王陵墓,而非所謂的周王陵。 周陵位于咸陽市渭城區周陵鎮北,包括南北兩座陵墓,系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座陵墓封土均為覆斗形,高約10余米。多年來,一直相傳南陵為周文王陵、北陵為周武王陵。去年春夏以來,省考古研究院和咸陽市考古所對周陵進行了全面的考古調查,完成了周陵征地范圍以內及外延部分62萬平方米區域內的考古調查和重點勘探,探明了周陵外園墻、南陵和北陵共用的陵園園墻以及兩陵各自的墓道,并發現了6處建筑遺址、27座外藏坑、161座陪葬墓。 據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焦南峰等專家介紹,周陵之稱源于古文獻“文武周公葬于畢”等說,而“畢”地有咸陽北原和鎬京東南杜曲一帶等兩種解釋。大約至宋代,有人將畢原說為渭北引起誤傳,后清代陜西巡撫畢沅給此陵墓立碑定為周文王、武王陵,一直沿襲混淆至現代。近年來,史學界關于“周陵”的時代究竟為西周、戰國、秦還是西漢,一直也在爭論之中。 調查顯示,兩座大墓均為有四條長斜坡墓道的“亞字形”,且有大量陪葬墓,說明其規格高如帝王級,墓葬形制完全是秦漢的陵園南北向、墓葬東西向形制。但西漢帝王陵目前已全部確定齊全,而且此陵墓叢葬坑也非漢代帝陵規整有序,因而可以排除其并非漢代帝陵;此外,采集到的一些小型青銅器,也是戰國時期物品。結合以往考古發掘資料、文獻記載以及此次考古調查勘探成果、采集的文物等,可以初步判斷其時代應為戰國晚期,系某代秦王陵墓。究竟是哪個秦王?根據相關文獻記載,在這一地區內埋葬的秦王有戰國晚期的惠文王和悼武王。因此,這個陵園很有可能是惠文王或者是悼武王的陵園,陵園中兩座封土冢有可能是某一位秦王及其王后的陵墓。 新豐考古 全國規模最大秦墓群現身 新豐墓葬中的戰國時期陶器 最近,省考古人員對位于臨潼區新豐一帶的戰國秦墓群進行發掘清理。這批古墓葬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分布最為密集的秦墓。 為配合西安鐵路樞紐工程新豐編組站改造項目建設,省考古研究院聯合臨潼區文管會,在新豐街道辦屈家村東南該工程范圍內進行勘探,共發現古墓600余座。目前共發掘清理400余座墓葬,其中絕大多數為屈肢葬秦墓,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顯示其時代均為戰國中晚期至統一秦。 新豐戰國秦墓形制,可分為帶二層臺的豎穴土坑墓、豎穴墓道洞室墓兩類,大多數為豎穴墓道洞室墓。葬式絕大多數為蜷曲較甚的屈肢葬,部分為直肢葬。部分豎穴土坑墓為一棺一槨,其余墓葬皆為一棺。有些洞式墓有封門遺跡。發掘顯示,部分帶二層臺的豎穴土坑墓和豎穴墓道洞室墓出土有鼎、壺、釜、鍪、器座、劍、帶鉤、銅鏡、“半兩”錢等青銅器及罐、盆、甑、釜等陶器,大部分墓葬出土有鼎、壺、釜、罐、盆、甑等仿銅及日用陶器,其余墓葬多出土釜、盆、罐、甑等陶器。大多數墓葬中都發現有獸骨。出土銅禮器及仿銅陶禮器的應為中小貴族墓葬,僅隨葬陶器的為普通平民墓葬。 新豐為秦時驪邑、西漢時新豐故城所在,這批古墓葬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規模最大、分布最為密集的一批秦墓。其中小型秦墓當與修建秦始皇陵而建的驪邑有關,為驪邑的公共墓地所在。先前學術界認為秦驪邑位于現新豐街辦劉寨村,東距此次發掘的秦墓群5公里。而歷年在劉寨村附近調查發掘資料多為漢代遺存,未發現以秦文化為主要內涵的考古資料。現今這批秦墓遺存,對進一步確定驪邑的具體地望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同時對研究關中秦墓的葬俗、葬制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