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有深重的文化情結 碑帖并不是最佳投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13:44 新浪論壇
“碑帖”常放在一起合稱,其實“碑”主要指漢、魏、唐碑,按照類型來分,則有墓碑、廟碑、造像和摩崖等;“帖”則是指書人的書札或詩稿等。因為古代沒有照相技術,只能依靠拓本流傳,隨著印刷術的提高,碑帖拓本專屬收藏,流通漸少,因而所謂的碑帖收藏,實際上是指拓本(或拓片)收藏。作為一個古老的收藏品種,在目前火爆的藝術品市場中并不起眼,現今在很多人的收藏意識中,皆是“收藏=市場=增值”這樣的公式。魯迅生前便廣泛收集碑帖,好像從來未變成商品銷售,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珍貴拓本已難得一見。目前市場中流通的大多數拓本一般都是通過翻刻、填蠟、填墨等辦法制成的,上手須慎重。近幾年來,在嘉德、翰海公司的拍賣中,《李思訓碑》拍得拓片4400元,《爭座位帖》拓片6600元,《朝侯小子殘碑》7700元,《乙瑛碑》拓片13200元,《爨寶子碑》拓片16500元,目前單件成交較高的是《龍門二十品》,拍得11萬元。2003年,上海博物館斥巨資收購宋拓《淳化閣帖》價格不菲,只是個案存在,卻引發相當大的爭議。最近一二年,碑拓拍賣出現“黑馬”,翰海拍賣三國《王基殘碑》拓本以34.1萬元成交,上海嘉泰《戲魚堂法帖》得82.5萬元。相對于油畫和書畫來說,介入碑帖收藏的投資方太少,投資活力不明顯,主要以研究者和書畫家等為主。也許碑拓真的只是一種收藏,一種帶有深重文化情結的收藏,而不是最佳投資市場。 決定碑拓價值首先是書家創作水平高低,即便是無名書家,如果屬于某一歷史階段的代表性書作,往往也頗有價值。北魏時期書家大都不留姓名,但并不影響其藝術價值。其次是刻工手段,最具代表性的如唐代褚遂良《大雁塔圣教序》,便是由名震一時的刻工萬文韶來完成,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運筆神韻。再次是拓工手藝,包括所用紙張好壞、錘拓優劣以及用墨考究程度,如果任何一方面處理不當,則影響拓本神韻。根據前人經驗,碑帖拓本鑒別首先從紙墨來衡量。古拓有南北之別,北紙厚,紙紋橫向,質地松,不易受墨,因而北墨色青而淡,不和油蠟,總體上色淡而紋皺;南紙細密,墨用油煙和蠟,色澤純黑,且面有浮光。如果是偽品,以手指揩抹,必然皆黑。因為古紙存有特殊性能,表里不一,雖面黃而里白常新,不易變色,造假者常里外一致,看起來較好,其實必偽無疑。一般說來,經過千百次的錘煉,不斷損壞刀口,走樣變形,所以拓本是愈早愈好,未經刷裱的比已裝裱的要好,整幅的毫無疑問要比割裱成冊的要好。 決定拓本價值的還有年代長短因素,可以通過校勘拓本著錄查核。碑帖年代通常有三個,即書寫年代、刻碑年代、拓本年代,前二者基本上時間相隔不是太長,通常所指稱的碑帖年代指拓本年代,可以根據碑帖本身的題記和收藏印章來判定,如果經名家收藏且有切實可信的印鑒則價值更高。在這之前必須弄清摹本、重刻本、翻刻本、偽刻本、補刻本、祖本等概念。重刻本是相對原刻本而言的,凡確知一書重刻于某本,方可稱為重刻本,然而情況復雜,與初刻本相關,沒有確切的把握,不能隨便判定重刻本,因為重刻與翻刻意義相近,容易混淆。重刻本就是將經過校勘的底本重新雕刻,其行款版式可與原底本相同,也可以不同。翻刻雖也是重刻,但翻刻則是依底本原式照翻,非但行款字數一仍其舊,甚至諱字、刻工姓氏也照樣翻雕。所以在運用重刻本稱謂時,一方面要注意是重刻某本,一方面還要注意是否為翻刻。造假者根據書本上的資料杜撰成文,進而書寫鐫刻乃偽刻,毫無價值可言。書籍或碑帖最早的刻本或拓本,為以后各本所從出者即為祖本。如果屬于祖本、孤本、珍本、善本,一旦流傳有序,自然價格不菲。從一般意義上講,物以稀為貴,其中孤本、珍本價值最高。就目前而言,漢魏碑刻之類,明拓、清初拓本為善本,唐碑宋拓、明拓為善本,不論何碑,只要清代出土的初拓皆為善本,有題簽、題跋、收藏印記的亦為善本。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