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藝術品拍賣如何重現輝煌(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09:36 東方網-文匯報
但是,進入新世紀以后,上海的藝術品拍賣卻沒有與時俱進,以2007年春拍為例,上海藝術品拍賣業績過億元的僅有兩家,朵云軒與崇源,而北京則是一枝獨秀,嘉德總成交額為6億多元,保利6.3億元,翰海4.5億元。而北京春拍業績1至3億元的公司更多。北京嘉德一場春拍成交額,超過了上海所有藝術品春拍的總額。媒體驚呼,上海藝術品拍賣半壁江山已經風光不再。 與此相伴隨的,當北京等地新一代收藏家個人藝術品博物館紛紛問世時,新一代“海上藏家”的風韻有點失色。當然,在上海人的性格中有一種不喜張揚的特點。但是,拿半個世紀前海上收藏家作標尺,那么,他們的高度只能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高山仰止”。 “厚京薄滬,厚港薄滬” 這幾年來,隨著上海經濟的高速發展,上海居民中對藝術品愛好的人多了起來。特別是上海人既有文化眼光,又受海外文化的影響,他們對收藏藝術品是熱衷的,上海本地專門從事藝術品拍賣的大小公司有40多家,以春秋兩季大拍與每月一小拍來算,藝術品拍賣在上海幾乎天天都在舉辦,那么為什么成交額不斷地萎縮呢? 上海確實擁有相當實力的藏家與買家,北京與香港一些大的藝術品拍賣公司進行預展,它們在內地其他地方都可以推脫,惟上海是春秋兩季各地大拍賣預展必到之地。近些年來,在北京和香港一些拍賣會上,上海的買家十分活躍。不少上海的藝術品收藏和投資者,走出國門到歐洲與東南亞諸國去尋找好藏品。 但是,與此相反的是,上海本地的一些高檔藝術藏品大量流失在北京與香港,據上海一家著名拍賣行統計,上海藏家與外省市藏家的送拍品為1:14。 上海藏家與投資者青睞北京與香港的拍賣會,上海的藝術品的流失,這種可怕的循環是市場規則在起作用。不久前一張潘天壽六十年代水墨鷹石圖,上海拍賣公司估價為150至200萬,而浙江西泠估價則為250至300萬。今天,上海本地藝術品價格不如外地,而導致了好的藏家不參與本地競拍而轉向外地。就拿古代的文房用具,即筆、墨、紙、硯等雜件,現在杭州的拍賣價高出上海30%至50%。上海當代著名的書畫家謝稚柳、陳佩秋、程十發等人的作品,北京拍賣的價格遠遠超過上海。近些年來,優質的新疆和田白玉因原料枯竭,價格上漲數百上千倍。北京與上海周邊各省的拍賣行拍賣業績相當不錯,但是,上海專場玉器拍賣會成交量僅僅50%左右,有的還不到這個數。 與此相關聯的,近年北京浙江等地私人收藏家手中藏品越來越多,浙江等省私人收藏家家中所收藏古代青銅器,晉唐越窯青瓷品種之多,門類之全,藝術之精讓上海收藏家望塵莫及。 藝術品拍賣的衰退與高檔次的藝術品收藏家的失色,是一個事物的兩個面。雖說上海文化環境,使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性格內斂,不求聲張。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在上海經濟高速發展時,上海藝術品拍賣行則沒有與時俱進。 話語權失落說明了什么 昔日曾是我國藝術品收藏半壁江山的上海,為什么近些年來藝術品拍賣逐漸衰退呢?為什么在上世紀中葉,一度在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中獨領風騷,曾為風向標的上海藝術品拍賣,今天已失去了話語權呢?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