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藝術收藏不僅僅只有繪畫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20:54 新浪論壇
在北京草場地新藝術區內,一個名為“Invisible vision”的展覽靜悄悄地開始了,卻迅速引起了藝術圈內人士和前衛收藏家們的廣泛關注。此次展覽共邀請了6個國家、9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作品,包括國際知名的電子藝術大師白南準的作品。讓很多只熟悉繪畫作品的普通人略感意外的是:這次展覽中所有作品的媒材并不是紙和亞麻布,而是利用影像媒體,透過空間裝置的搭配,除了視覺還更多依靠觀者的聽覺和觸覺,來體驗這些超現實的幻象和思考這些影像背后的概念。這其實就是當代藝術收藏中最前沿的部分。 32歲的韓國人、也就是這次“Invisible vision”展覽的策展人兼畫廊主持韓之演,外型斯文秀氣,畢業于韓國梨華大學東方美術史研究所,曾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主修中國水墨,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韓之演告訴我們:雖然錄像藝術幾乎是當今美術館展覽的主流,在西方近幾年的博覽會當中,也逐漸成為一股新趨勢,但是亞洲地區的錄像不似西方推展得那么快,在大眾的了解上也較為不足。 目前在國內,比起以架上繪畫為市場主流作品的現狀,雖然已有藝術家開始從事錄像等多媒體藝術的創作,然而究竟仍屬少數。另一方面,目前收藏錄像創作的藏家也很少。但韓之演卻發現了自己的機會,她認為:因為平面作品推廣最為容易,加上拍賣公司的推波助瀾,目前畫廊對架上繪畫的推廣付出多半有限。反倒是錄像藝術屬于正在發展中的新創作媒材,需要有畫廊為此做更多的推廣努力,與藏家溝通,幫助其認識與欣賞。 韓之演對錄像市場的潛力是深具信心的,一般來說錄像作品以年輕的藏家為主,但她先前曾展示金昌謙與洪東祿的作品給收藏傳統作品的藏家觀賞,有人立即表示感興趣而購藏。他們發現錄像作品所表達的內容,觸動了他們的生命經驗。可見作品采取的媒材不應成為收藏的局限,收藏家看重的仍是藝術家創作的本質。 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出現了白南準2001年的作品《Baby Buddha》,引起亞洲買家熱烈競投,最后拍出276萬港幣的高價,刷新了白南準的作品紀錄;半年后的香港佳士得秋拍又出現了他一件類似的《Wright Brothers》(預估價200萬至280萬港元)。作為多媒體藝術的創始者,白南準的作品受到市場的肯定,無形中給了錄像市場一種激勵,對于帶動其它錄像藝術家的市場,將是一個好的開始。 韓之演最后說,韓國藝術環境因為與西方接觸得早,交流活動也激活得早,韓國當代藝術家對于材質的研發,已經有相當鮮明的獨立風格。而中國繪畫的寫實創作與前衛藝術都帶給人深刻印象,藝術家的個人風格已經逐漸抬頭。假如,能夠有機會讓兩地藝術圈有個相互認識,絕對會是很理想的。 對話: 問:白南準號稱“視頻藝術之父”,能給我詳細介紹一下嗎? 答:在1999年,美國著名藝術雜志《藝術新聞》選出了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25位藝術家,包括了畢加索、康定斯基、達利、莫奈等大師,還有就是錄像藝術領域的開創者白南準。錄像藝術始于以電視機的顯像管和電子束取代傳統畫布和顏料,從而描繪出非物質性的圖畫的時代。錄像藝術家就像使用畫筆和顏料一樣,利用電視顯示屏和攝像鏡頭,透過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大眾媒體,不斷嘗試新媒材,進行試驗性的挑戰。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