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家的收藏故事:為愛物消得人憔悴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2日 20:32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收藏”的魅力在哪里?不同的藏家可能會有不同的回答。近日,記者采訪了南寧市幾位藏家,他們的收藏故事都頗有意思 為買心儀柜子 不惜賣掉房子 南寧市目前的藝術品藏家中,不少人為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藝術品而不遺余力。家住南寧市榮和新城景江園的藏家唐健晉,更是因為一次了不起的壯舉,被圈內津津樂道:他為了買一對心愛的黃花梨柜子,賣掉了一套高檔房子。 那是發生在2007年下半年的事情,當時正是南寧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有位行家告訴唐健晉,說手里剛好有批轉道南寧的“好貨色”,叫他有空抓緊時間去開開眼。唐健晉忙里偷閑就去了,這一看不得了,當即對其中一對黃花梨柜子愛不釋手,產生了非擁有不可的沖動。唐健晉說:“這對柜子,無論做工還是木料,都非常上乘。看上去實在是美,這么美好的東西,或許人生難得一回遇。錯失不買,一定會后悔。” 行家告訴唐健晉,這對柜子在南寧只停留一天,明日就要轉運別處。唐健晉看得心急,趕緊與家人商量,得出結論是“房子夠住就行,柜子不買后悔”。當時,唐健晉擁有一套位于南寧市外灘新城的頂層江景房,有好幾個買家都向他求購。為了盡快拿到錢,唐健晉開出的條件是誰一天之內交完房款,房子就屬誰。房子賣得急,買家自然會壓低價錢。唐健晉這套房子最后的成交價,比市場價少了5萬元。 拿到賣房錢,唐健晉如愿以償將這對漂亮黃花梨雕柜收入囊中。記者問,為什么會賣了房子也要買回這對柜子?唐健晉說:“生活當中,除了物質以外,還有許多東西是很珍貴的。對于個人來說,房子、汽車之類生活用品,夠用就行了,可是收藏的美好感覺,絕不是房子、汽車能達到的。”這可能也算是道出了某些藏家的心聲。 憑學識撿漏淘到驚喜 說起南寧市現在的幾條古玩街,許多人會覺得沒有什么好東西,其實這也不是絕對的。南寧收藏界中去年發生了一件頗為轟動的事情,就源于古玩街——一位藏家在南寧市唐山路的古玩街淘寶,結果買到了一尊明代的象牙雕觀音坐像。 2007年3月,藏家段振波去唐山路古玩街淘寶,在一家古玩店里的角落里,段振波發現了一尊象牙雕觀音坐像,這尊坐像落了不少灰塵,臉部還有些發黑。段振波叫老板拿出來看看,一邊看一邊與老板閑聊。這尊象牙觀音舒展地坐在山石坐臺上,扎束發冠,發冠正面裝飾一坐佛,秀鼻小口,面相慈善略帶笑容,為典型的明代仕女像。此外,他還看到雕刻技法非常精細,用了大型牙尖料雕琢,刀工精湛,線條流暢。段振波判斷,這很可能是一尊明朝的觀音像。 段振波不動聲色繼續觀察,他發現,坐像全身的包漿圓潤而有光澤,不像是人工做出來的。至于臉上的黑色,或許是前一位藏家不小心造成的。最后,段振波憑借自己對藝術品的知識作了判斷,以幾萬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尊觀音坐像。 回到家里,段振波立即開始查閱資料,他發現這尊觀音坐像曾經是南京文物商店的舊藏。通過朋友幫忙,他了解到,上一位藏家的家里失火,這尊觀音坐像的臉部被熏黑后,被人用水擦洗過,因此臉上不僅留下了黑印,連包漿也被破壞了。后來,這位藏家因為失火造成損失,將觀音坐像賣到南京文物商店。隨后,不知道經過多少輾轉才到了南寧。 段振波對記者說,對于藏家來說,眼力來自平時的知識積累,魄力來自對自己鑒賞能力的自信。同時,能了解藝術品背后的故事,這也是收藏的樂趣所在。 老教授交“學費” “藝術品收藏,是要交學費的。”1月5日晚,在南寧市至正會所的一間雅室里,年屆六旬的藏家葉工一本正經地說:“古玩行是入不得的,再留神也難免吃虧。騙子太多,一掏錢就會上當,賣家總比買家精。”扶扶眼鏡他繼續說:“收藏要有一顆平常心,無論一葉、片石,只在乎收回好心情,覺得漂亮你收藏就沒錯、就值”。現在他常常騎著自行車外出參加藏友聚會,他愛好收藏高古瓷器,從“出道”到成為具獨立鑒別能力的“行家”,中間買過許多假貨,交了不少學費。 “學費交多了,家里人大有意見,在家就沒地位了。”坐在記者的對面,葉工不無幽默地說起自己收藏的經歷。本來就是一副學究樣子,就連說笑話也是一本正經表情,與他愛好的高古瓷器一樣嚴肅。葉工有位從事美術出版工作的朋友,時不時會送他一兩件藝術品,慢慢便吊起了他的興趣。加上老伴那時候喜歡拉他到朝陽溝邊的花鳥市場看古玩,運氣好的時候還能揀到一兩件既便宜又有點價值的瓷器。走得多了,葉工自己也常獨自去花鳥市場,買古居然成癮。經過一斷時間的摸索,葉工將收藏的焦點放到高古瓷器上。 在藏家當中,有的人會投入自己收入的20%,有的人是50%,比例因人而異。葉工告訴記者,他是從事植物研究的教授,如今一個月拿到手的收入大約是3000元,為了收藏自己喜歡的瓷器,他拿出了80%的收入。愛好收藏的這十數年,葉工說他交了數以萬計的“學費”。然而,他覺得自己的收獲更大,通過收藏,獲得了許多美學、歷史、人文精神享受。 到古窯址尋寶 說起瓷器,人們往往就會想起景德鎮。其實,在廣西古代,也出過不少當時的名窯,生產的瓷器如同現今的景德鎮一樣,聲名遠揚。有位南寧的瓷器藏家,走遍了廣西所有發掘出碎片的古代窯址,在這些古代廢墟上,他曾揀出許多有美麗紋飾的瓷片和殘件。這位低調的藏家堅持不肯用真名,姑且叫他“老瓷”吧。 對于不愛好收藏的人來說,遇到藏家就像翻開了一本會說話的書。藏家的介紹,會使你了解到許多有意思的東西。老瓷告訴記者,在廣西,有名的古代窯址有永福窯、藤縣窯、容縣窯。說起這些窯址的歷史,老瓷如數家珍。他以永福窯為例介紹說,地點在永福縣內,燒瓷于宋代,以燒青瓷為主,產品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青黃、青灰、翠青、醬色等等。產品以碗、碟等日用品為多,還有壇、罐、壺、瓶之類。裝飾方面,技法有印花、刻花、貼花和彩繪。紋飾多以花卉、海水、蜻蜓、游魚為題材,尤以纏枝菊花、折枝牡丹紋較多見,大多采用模印,花紋清晰。聽了老瓷的介紹,讓人感覺見識頓長。 “我收藏的瓷片雖然不完整,不具備什么經濟價值,但是仔細欣賞上面的紋路、花飾,品味古人精美技藝,實在很享受。”老瓷是一位普通工薪族,財力有限,但他另辟蹊徑,自己走訪古窯址。一了解到窯場地點,便如春游旅行一般,背上包包親自去看。古窯址大多荒廢,且經文物部門發掘再三,有價值的東西老早已取盡,不過窯址面積都較廣大,總會散落有剩余瓷片,殘件也偶有發現。耐心尋找,終究還會有所收獲,雖得一物而可美美養目多日。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