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展覽摩肩接踵應接不暇 復興無奈各有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 14:23 人民網-市場報
新世紀以來,中國的藝術展覽、活動越來越紅火,畫廊日常性的展示、獨立策劃人的學術展、各地雙年展、博覽會、藝術節等等,可謂摩肩接踵、應接不暇。這些藝術活動特點各異,水平也參差不齊。粗略統計一下,自2007年9月開始至年底,國內大型的藝術活動多達十余項之多。 藝術活動如此興盛未必不妥,但如果稍加注意,便不難發現,當代藝術在國際范圍內所取得的商業成就是帶動國內藝術活動火爆異常的主要因素之一。眾路人馬各懷心思,都希望在藝術這個大蛋糕上切得一小塊。因此,藝術活動的質量日益下降,而獨立的學術展覽更是少得可憐,甚至相對于上世紀80年代的藝術狀況而言,雖然宣傳力度大大加強,藝術品的交易額不斷攀升,對藝術的尊重卻逐漸弱化。 如果我們對這些年來最具有活力的一種藝術活動形式“博覽會”做一個小小的分析,就會明顯地感覺到這一點。在世界范圍內,新世紀的博覽會似乎非常活躍,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已然超過了傳統的雙年展/三年展形式。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資金,譬如巴塞爾作為目前最有全球影響力的博覽會,擁有比雙年展等藝術形式更為充足的資金力量,盡管藝術品交易是它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推介新藝術、主題展、回顧展,以及大量的學術研討會、非營利藝術活動都是其有機組成部分。藝術經濟與純藝術的發展、研究形成了一種和諧的共存機制。 反觀國內的此類活動,都以賣畫的交易量作為至高無上的標準,而推動本土藝術和藝術家的發展則不在其視野之內。這種由利益主導的臨時性活動難以形成一種真正的長期發展機制。如果本土的當代藝術不再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試問博覽會將如何自持和發展。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此外,以畫廊或地方藝術經濟實體為主導的藝術節也在劫難逃,往往是舉辦一兩屆之后便偃旗息鼓,卷土重來、東山再起者屈指可數。 如果我們能按現狀去想象中國各種博覽會的未來,那么也就不難理解地方性藝術節和藝術活動難以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國內雙年展/三年展在藝術的純粹性和學術性上稍有優勢,但“國際化”的夢想、資金的不足以及地方的干預都成為制約雙年展進一步發展的障礙。收藏家一次性的盈利模式、藝術家的投機意圖、藝術基金和贊助機構的稀缺、“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短視觀念業已成為制約藝術活動的發展步伐和展覽純粹性的攔路虎。藝術在表象上的復興與自身實質上的墮落其實僅一步之遙,認清這些現象并且思考如何改變之,已經成為我們今天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迫切問題之一。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