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今薄古為何成為書畫市場的主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10:54 新浪論壇
□急功近利,過分強調投資回報,使當代收藏家更加“功利化”與短視。 敬告:本文版權歸中山網所有,轉載時請注明出處,必須保留網站名稱、網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容,我社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Http://www.zsnews.cn □收藏的精神享受早已退居其次,甚至已淪為一種投資行為與手段,能否輕松獲利套現成為絕大多數投資者的首選。 □藝術品收藏不等同于普通的商品買賣,它的終極意義與目的是買家能否從藏品中體驗到深層次的精神享受。 收藏文化的斷代使當今的藏家對古書畫知之甚少,恐怕是造成“厚今薄古”誤區的主要原因。收藏是以文化為根基,明代的項元汴,清代的梁清標,民國的吳湖帆等等,無不對傳統文化和書畫有精深的研究,他們所珍藏的歷代名跡富可敵國。國人自古有收藏前代書畫的傳統,歷朝歷代不乏書畫收藏大家。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這些昔日的寶物卻被人視為“四舊”,人們避之即吉,收藏被打入冷宮,最終使收藏文化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斷層。而且,國學在那個年代開始基本沒人學習,所以產生了一大批對中國傳統文化知知甚少的收藏家,就算當今活躍在拍賣場上的企業精英們大多是出生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新人,他們這一代人是“文化斷層”的受害者,對傳統書畫的鑒賞與認知普遍是空白的水平,這就導致收藏界的取向“重今輕古”,對悠久燦爛輝煌的古代書畫表現出一種冷淡與漠視。 近代書畫大師的藝術造詣難道遠勝于古代大師?看,當今一代大師如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潘天壽、黃賓虹、林風眠、李可染、陸儼少等,有哪個不在傳統中出來,特別是齊白石自稱愿為“徐青藤”門下走狗,可見古人的書畫水平是何等之高。雖然,我們不能否定當今大師的水平,但放在綿延千年的中國美術史上,他們的定位怎樣?他們的作品價格是否理應數倍于前輩大師?特別是一些在當代尚未被承認的畫家也動輒突破千萬大關,就更令人不可思議,望價興嘆了!難怪國外有人笑談:“像國內現在書畫拍賣這般惡搞亂炒,中國美術史都需要重寫一番了!” 急功近利,過分強調投資回報,使當代收藏家更加“功利化”與短視。目前,收藏的精神享受早已退居其次,甚至已淪為一種投資行為與手段,能否輕松獲利套現成為絕大多數投資者的首選。國內新興的藝術品市場,到處充斥的是大量炒手、畫商和投機者及為了尋求廣告效應進場的“收藏家”,能否急速升值出手盈利,或怎樣吸引媒體和大眾的眼球,成為他們遴選藝術品的關鍵。至于藏品是否在美術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藝術價值與市場價格是否匹配早已變得無關緊要了,導致國內書畫拍賣存在嚴重的價值迷失與偏離。像一件宋徽宗趙佶的御筆花鳥畫還比不上乾隆的書畫,一件宋元的珍品山水尚不及近當代名家的作品,一件八大山人的寫意花鳥、鄭板橋的《竹石圖》卻遠遜于一位近代二流大師的價位,一張“四王”、石濤的山水佳作也不及當代畫家的胡涂亂抹。 盲目炒作、跟風與媒體宣傳誤導,與國際市場形成巨大反差,反映出內地市場的不成熟與幼稚。由于近幾年市場熱衷炒近代、當代,許多新進場的新人不知就里,盲目跟風,以至此風越演越烈。不少買家張口當代,閉口當代,早已將優秀的古代書畫拋離腦中,古代書畫成了他們眼中的“禁區”,或視而不見,或觀而不藏,將大量的資金慷慨地投入近當代書畫,造成泡沫飛溢,惡性循環。經過多年的市場炒作,國內書畫市場已同國際市場形成巨大的反差,近年突破千萬大關的古書畫鳳毛麟角,近現代書畫行情卻一熱再熱,屢創新高,這實在是一種缺乏理智成熟的市場表現。 藝術品收藏不等同于普通的商品買賣,它有一個時效性和歷史性,它的終極意義與目的是買家能否從藏品中體驗到深層次的精神享受!悠久的傳統歷史文化在收藏行為中是否得到傳承?藏家的文化涵養如何提高,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刻思考。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