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藝術品拍賣不斷升溫 投資火上澆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6:34 第一財經日報
截至2006年底,中國拍賣年成交量已達3000多億元人民幣,近十年的增長率超過120%;企業數量4055家;國家注冊的拍賣師已有7218人,從業人員已突破6萬人。1990年11月24日下午,上海工人文化宮小劇場門口擠滿了人。這里原定要進行一場藝術品拍賣會,100件上海市公安局從刑事案件中偵獲的古玩藝術品,將由上海拍賣行以公開拍賣的方式來處理。但拍賣會開槌在即,卻被有關部門以涉及超限文物為由,一紙通知取消了拍賣。 時任上海拍賣行副經理的林一平,只得逐一給競買人退錢、賠不是,而自己一肚子的無奈和對行業恨鐵不成鋼的焦急卻無處傾吐。 1989年,國家在沿海8大城市開展了拍賣試點,以求為大量罰沒物資的處理開辟新途徑。但在當時,拍賣行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詞匯,根本得不到其他行業的認可,更沒有相關的法規、條例指導它的運作。“人們根本無法理解拍賣是什么,為什么要拍賣。”林一平說。因此,在恢復拍賣的最初幾年,拍賣行可以說是處處受阻、舉步維艱。 誰也沒有想到,在后來不到20年的時間里,國內拍賣業能夠得到如此長足的發展。截至2006年底,中國拍賣年成交量已達3000多億元人民幣,近十年的增長率超過120%;企業數量4055家;國家注冊的拍賣師已有7218人,從業人員已突破6萬人。而當時還在為“拍與不拍”爭論不休的藝術品拍賣,如今已經迅速發展成了拍賣界一顆閃亮的明星。 藝術品拍賣第一槌 令林一平耿耿于懷的那100件藝術品,在庫房中塵封了整整兩年后,才得以重回拍賣場。1992年6月6日,中國恢復拍賣以來的這第一場藝術品拍賣會,實現了35805元人民幣的成交額,這與現在的藝術品拍賣價格無法相提并論,但它填補了中國藝術品拍賣40年的空白,也為后來者開辟了道路。 1993年6月20日下午,新成立的上海朵云軒拍賣行在希爾頓飯店舉行了一場更為人所熟知的書畫專場拍賣會。這次,臺上的藝術品不再被當作罰沒物資來處理,而是首次以投資收藏品的姿態出現在拍賣場上。而臺下,一些頗有名氣的港臺收藏家和機構,以及內地不少書畫行經理和藝術家都參與了這次拍賣。因此朵云軒的這次拍賣被譽為“具有中國藝術史上里程碑的意義”。 這場拍賣會最終以總成交額830萬元、成交率75.4%的成績落幕。一幅張大千的《晚山看云圖》,從人民幣100萬元起標,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競標,最終以143萬元落槌。看到這個結果,朵云軒的所有工作人員都驚呆了,因為當年朵云軒一年的利潤也只有60萬元。 而更令人吃驚的是,第二年,這個成交數字就被翻了一倍。在1994年北京中國嘉德的首次藝術品拍賣會上,成交紀錄突破了1400萬元人民幣。 南北兩地這么一唱一和之下,“藝術品也能夠賣大錢”的概念迅速傳遍全國。國內藝術品拍賣行業的大門也從此打開。 投資熱為拍賣“火上澆油” 中國嘉德副總經理寇勤認為,“從1994年到2000年,應該都是在一種學習和積攢大量經驗的初級階段。”不到十年的時間里,一次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藝術品拍賣會,逐漸捂熱了市場。 1995年,北京翰海的春季拍賣會,成交額首次突破億元,其中一件明永樂青花綬帶葫蘆瓶以1331萬元的成交價,創造了國內中國瓷器拍賣成交最高紀錄。同年秋拍,中國嘉德從海外征回的一冊宋周必大刻《文苑英華》零本以143萬元高價成交,創中國古籍善本拍賣世界紀錄,而同一季拍賣中,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則以605萬元成交,創中國油畫拍賣的新紀錄…… 2000年開始,隨著投資熱席卷內地,藝術品拍賣行業的發展也深受影響,開始加速發展起來,直至2005年,到達了一個市場交易的頂峰。 現任上海崇源拍賣行執行總裁的季崇建,2000年時曾在上海參與籌建了敬華拍賣行。說起藝術品拍賣那幾年里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深有感觸:“我們2000年拍的第一場成交額是8040萬元,當時是創造了上海的最高紀錄,但是2003年以后,幾乎每一場拍賣都是過億,好的甚至達到6億元。” 劉小東的作品《兒子》,2000年曾以15.4萬元人民幣成交,而在2005年中國嘉德秋拍時,該作品竟以198萬元的高價拍出,同一幅畫5年內增值了10倍多。 大量藝術品投資者的涌入雖然刺激了市場活力,但也帶來了缺乏理性的負面效應。投資者盲目叫價,使得眾多藝術品的價格遠遠超出其實際價值。因此,2005年下半年開始,市場在高溫之后有所回落,寇勤稱之為“回歸冷靜”。 寇勤說:“中國拍賣市場一定會繼續發展。但不是拍賣公司數量的增加,而是整體成交額和拍賣品的質量和檔次的提高。”另外,完善法律法規以規范市場也是內地藝術品拍賣行業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然而目前拍賣行業的現狀卻與寇勤所希望的恰恰相反。國內大小藝術品拍賣行的數量與日俱增,而拍品的質量卻在隨之日漸下滑。這正是當前阻礙藝術品拍賣業發展的最大矛盾。 1997年內地藝術品拍賣行由審批制轉為登記制后,內地拍賣行的隊伍一下子壯大起來。而隨著近幾年拍賣行門檻一再降低,藝術拍賣市場已經呈現出“過飽和”狀態。 據統計,全國目前有800多家藝術品拍賣公司,一年要舉行千場拍賣會,拍賣總額達150億元。藝術品本是一種稀缺資源,如今要湊齊這千場拍賣會,就勢必為贗品提供了空間。除了少數目標明確走高端市場的大公司外,數目眾多、更替頻繁的小公司成了問題的根源。以次充好、暗箱操作、虛報拍價等不良現象混亂了市場秩序,也影響了藝術市場的發展。 季崇建近幾年就深受小拍賣行的困擾:“現在拍賣行業‘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最大的問題還是拍賣行太多了,每天都有新的拍賣行出來,而拍品的品質卻在下降。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加大拍賣協會的監管力度,這樣很多不正常的現象就能夠避免。”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