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中國古玩第一村 (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 16:53 南方周末

  

中國古玩第一村(2)

即便是文革都遏止不了張蘭的古玩買賣 王俊清/攝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王艾甫說,今天天氣真好。以前他每年前來,都有風。

  在街道東側,一前一后兩個大院,共有百家商鋪。他們是固定做古玩的,每天都開門。這就是投資200萬元的張蘭古玩市場。不像街面上的,只在交流會期間擺三天。

  返回街上,人流依然龐大。在街道中間賣晉中小吃的,賣山中采下的串串沙棘的,把人群一劈兩半。也有年輕人騎著摩托車,左穿右插,突突地響著,沖起灰塵,落在兩邊的行人身上、小攤子上。脖子上掛著的菩薩,也許是去年從地攤上買的,也許不是。

  二百年承傳

  張蘭古玩可以稱道的,有那本流落臺灣的《金瓶梅》孤本,非常有名。1920年代,《金瓶梅》正是從這兒到了北京,然后又越過海峽的。

  作為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古鎮,張蘭在明清時期商賈云集,有“小北京”之稱。風云五百年的晉商,這兒也是他們的老巢之一。清代,享譽海內外的尉字號在此經營近百年之久,而掌握朝廷采購權的范家更是不可一世。

  乾隆年間,張蘭的古玩興盛起來。正值封建王朝最后一個鼎盛時期“康乾盛世”之際,趁此盛世聚斂大量錢財的晉商,也把收藏古玩當成一種投資、一種風氣,致使老家這塊寶地,成為古玩的集散處。“家家藏寶,戶戶賞古”,一時蔚然成風。農閑時節,農戶男人們出去尋寶,然后帶回張蘭出售。

  在張蘭古玩市場經理武光輝的記憶里,1976年以前,張蘭古鎮還有城墻,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平遙有48個城樓,張蘭有24個。和平遙一樣,城墻上面馬車都能走。古鎮中心還有個市樓,上面四方分別有匾,東面的是“紫氣東來”。

  一個村子能有如此形制,正是得益于商貿,和得天獨厚的古玩市場。

  張蘭古玩名氣越來越大,許多外地人也前來淘寶。在收藏界,說到張蘭,沒有人不知道,甚至在海外淘寶者中間,張蘭也是大名鼎鼎。一切都是自發的,沒有任何外界之力。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