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最后的審判:好畫廊是怎么煉成的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09:29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姜長城 剛剛落幕的藝術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給大家留下很多回味,比較生猛、刺激的恐怕是那個總成交額,簡直讓人懷疑北京藝術市場被裝上了火箭助推器。但是對于畫廊從業者而言,10月8日那場以畫廊為主題的論壇提出的問題則更值得深入思考。 空白空間畫廊負責人亞歷山大·奧克斯說:“好的藝術與藝術家是畫廊好運的開始。畫廊應該與藝術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一個好的畫廊應該把自己代理的藝術家更多地推廣到好的美 術館、博物館和好的收藏家體系中。擁有良好的學術體系和機構系統的支撐,一個藝術家的藝術生命才會走得更遠。我相信好的藝術是可以感染和教育人的,一個藝術品經紀人應該將藝術的精神帶入藝術品的經營中,應該創造條件促使藝術家創作出更好的藝術作品,在此基礎上再聯合美術館等學術機構的推廣力量才會使藝術的影響力更大、更強,使藝術的存在空間更加廣闊,這樣才會創造出一個更加健康的藝術市場。” 北京藝門負責人馬芝安說:“我的角色就是畫廊銷售的藝術品的擔保人。作為一個畫廊負責人,必須保證自己空間的藝術品具有好的品質。這其中要做的就是要保護自己的藝術家。現在藝術家有太多的展覽機會,畫廊要為其分析、建議什么樣的展覽和活動才是有意義的,這也是避免藝術家在展覽之間疲于奔命而沒有時間來創作新的、好的作品的必要條件。保護藝術家的另一個方面是要做好買家的管理。要把藝術家的作品賣給好的藏家并且要做好準確的銷售記錄,這樣能確保知道作品的位置,在將來要為藝術家做回顧展的時候方便借回來。當然畫廊和藝術家是相互的,畫廊要保護藝術家,藝術家也應該保護畫廊,否則大家都要受傷。” 以上是來自歐、美背景的畫廊負責人的觀點,他們來自一個具有長期的產業積累和市場體系相對完備的環境中,代表的是所謂的“西方眼”,那這些是不是也適合中國呢?我們再來看一下具有相同文化傳統但是市場發展周期不同的來自中國臺灣的大趨勢畫廊負責人葉銘勛的觀點:“經過了20多年畫廊運作的經驗后重新開始做一個新的畫廊,我和自己說我要做的這個畫廊是要10年不賣畫也能經營下去的。大陸藝術品市場經過了長期的壓抑之后迎來了上升期,這個時候有很多人在還沒有搞懂藝術是什么、畫廊是什么的時候就進入了這一行。那我是經營了很多年畫廊的,我也是經歷了臺灣藝術市場當年的火爆和后來的調整的,所以我懇切的建議:市場的秩序應該被及早的建立起來,無論是畫廊業還是拍賣業都是這樣。在畫廊博覽會期間有客人問我你的畫廊的作品有哪些是在拍賣行拍賣的,我感覺很悲哀,拍賣行有它的作用,但是那應該是在市場后期的事情。就藝術家來講,他的水準應該是創作的藝術品好壞而不是頻繁的交際、應酬。中國大陸很多事情都是發展迅速的,我希望藝術市場也有一個快速的轉變從而有個好的發展”。 畫廊作為一個藝術品的商業中介機構固然要有自己的盈利目的,但是要保持一個長久的發展的可能性就必須承擔相關的責任。而隨著這些負責任的畫廊的增多,藝術品市場的生存環境才能更加安全,一個行業未來的前景才能得到深層的保證。無論是經驗豐富者還是相關專家學者,也許誰都不能給出一個關于什么是好的畫廊的終極答案,但是正如文學寫作中創造典型的作法“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人”,發現好的、有特色的畫廊的精彩所在,然后結合自己的現實和判斷在一個對未來大趨勢把握的基礎上靈活調整,為藝術家和自身的高端目標做好規劃和執行,那么相信一個好的畫廊會百煉成鋼、破繭而出的。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