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比較拍賣行情 五彩瓷市場海內外溫差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 14:18 新華網
綜觀內地近十多年來瓷器拍賣的成交情況,比較各品種瓷器的拍賣行情,拍賣價格名列前茅的往往不是青花瓷就是粉彩瓷,五彩瓷從未唱過主角,成交價位也一直沒有什么明顯的升漲趨勢。但與之相反,中國的五彩瓷器在國際市場上卻是各大收藏家重金爭奪的寵兒,價格節節攀升,一些輝煌的成交記錄至今未破。市場人士認為,五彩瓷在海內外市場上冷熱如此懸殊,與其在內地收藏群體心目中一直以來地位不高,缺乏真正的五彩瓷器藏家有很大關系。不過這種價格差異,也預示著五彩瓷在內地市場上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回顧五彩瓷的發展史,可以清楚感受到在對五彩瓷器的收藏態度上,中外有著明顯不同的傳統。 明清兩代五彩瓷的制作出現了兩個高峰,分別為明代嘉靖萬歷時期和清代康熙時期,兩者風格相近,又各具特色。目前所見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宣德時期的官窯作品,傳世極少,僅見西藏薩迦寺有收藏,景德鎮珠山明代御窯遺址有少量出土,相信宣德窯五彩在明中期也難為藏家所見,更談不上外銷了。中外對五彩瓷器的態度分歧始于萬歷時期,萬歷五彩深得當時日本社會的喜愛,許多五彩瓷器銷往日本后為上層人士所珍視。入清以后,日本人仍然癡迷于五彩,不惜重金求購,國內也因此出現了仿造之風。 而在當時的國內,五彩瓷并未像在日本一樣受到推崇,青花瓷才是主流產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青花瓷十分普及,至今國內留存這一時期的青花瓷也很多。這種觀念一直影響到清初,時人葉夢珠在其著作《閱世篇》中對嘉靖一朝青花尚且推崇至備。晚明時期,隨著外銷瓷器市場的擴大,瓷器大批涌入歐洲諸國。歐洲社會對五彩瓷器的鐘愛并不遜于日本。由于五彩瓷器的色彩對比強烈,在視覺效果上與歐洲建筑的居室裝飾色彩十分搭配,故大為流行。歐洲商人遂大力收購并運往歐洲銷售,造成了五彩瓷出口數量巨大。可以這么說,明中后期景德鎮生產的五彩瓷大部分是專為海外市場制作的。 清以后,清政府實行禁海令,景德鎮瓷器外銷被迫中斷,中國的五彩瓷器被日本生產的“伊萬里瓷”代替來滿足歐洲市場的需要,由此可見歐洲社會對五彩瓷的鐘愛。當清廷收復臺灣后,重開海禁,瓷器貿易旋即重新步入繁盛期。 康熙五彩得以大力生產并且水平高超獨步有清一代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有著強勁的海外市場推動。當時絕大多數五彩瓷器的生產是基于外銷的目的,因此留存在國內的甚少,這也是為什么五彩瓷在國外比在國內多見的主要原因所在。 同時期國內社會對五彩瓷的態度卻與國外截然不同。有清一代的官窯瓷器,除了康熙一朝有五彩外,其他時期多為青花、粉彩、單色釉,清代民窯也很少再生產五彩品種,除了光緒時期出于仿古謀利的目的才有大量仿制以外。這就說明在康熙以后的100余年里五彩瓷器幾乎被國人忽略了。 正是由于歐洲人、日本人長期以來對五彩瓷情有獨鐘,在這種傳統的審美和收藏心態支配下,到了清末民國時期,國外古董商紛紛來華收購在中國國內留存的五彩瓷器。當時國內藏家多偏重宋瓷與永宣青花、雍乾官窯,認為五彩俗氣,不夠高雅,因此價位也甚低。一些精明的中國古董商趁此機會大量的為海外收購五彩瓷,造成國內的五彩瓷器嚴重流失,在國內留存下的精美者甚少,故今天的國內收藏群體難以接觸到上好的五彩瓷器,自然也就無法激發他們的收藏欲望,更談不上五彩瓷的專題收藏了。較之于其他品種,如青花、粉彩、斗彩等,五彩瓷明顯缺乏一個收藏的歷史傳統。 五彩瓷在海外市場上最輝煌的一筆是在200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以高達4404.475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成交價最高的中國瓷器,直到今天也被業內津津樂道。此后,五彩瓷在海外市場上雖然未再有如此驚人的表現,但也屢屢創出佳績。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明萬歷五彩龍紋出戟花觚以474.25萬元成交。2003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罐以434萬元成交,一件清康熙珊瑚紅地五彩牡丹花卉紋碗以386.51萬元成交。在2005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明萬歷五彩荷塘鴛鴦圖蒜頭瓶以428.24萬元成交,一對清康熙五彩果鳥圖碗以549.96萬元成交;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清康熙珊瑚紅地五彩花卉內繪果實紋碗以428.24萬元成交。在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對清康熙五彩果鳥圖碗以549.96萬元成交。 而在內地拍賣市場上,五彩瓷根本無法體現出應有的市場地位,能獲得較理想價位者寥寥,目前市場最高價為一對清康熙御制珊瑚紅地五彩九秋圖碗以495萬元成交,此外,清雍正五彩山水人物筆筒以220萬元成交,清康熙珊瑚紅五彩花卉紋碗以165萬元成交,明萬歷青花五彩人物圖蓋罐以121萬元成交。 雖然內地藏家這種審美傳統絕非一朝半夕所能改變的,但對五彩瓷在海外市場上的受追捧也不應該再繼續視而不見下去了,同樣內地的拍賣公司也應該在五彩瓷市場的培養上多下些功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五彩瓷在內地市場上會重現廬山真面目的。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