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收藏 > 正文
 

中國美術館變臉背后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3日 11:52 財經時報

  黃振偉

  國家投資6億巨資的中國美術館“大變臉”擴建計劃正在實施,這種對美術館“硬件”設施的大改變,使藝術家們對中國美術館各種“實質性”變革充滿幻想。中國美術館是否能真正擔當起國家級美術館不可替代的角色——由展覽館功能逐步轉型為美術博物館?人們正拭目以待

  “我想,可能在全世界只有中國這么一個國家,全體美術家這么關心一個展館,一個國家館。”新任中國美術館館長半年之久的范迪安發出這樣的感慨,一語道出了中國美術館在中國美術界的一種“特殊”現實。

  從“展覽館”到“美術博物館”

  在當今中國,雖然各種新興的美術館在不斷涌現,但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在中國美術家及美術愛好者心中,具有獨一無二標志性的意味。眾多的中國美術家以能夠在中國美術館這樣的國家級“圣殿”舉辦自己的展覽為人生殊榮。

  而在美術界圈子內,“中國美術館不美術”、“中國美術館僅僅是展覽館”、“中國美術館遠遠沒有承擔起國家級美術館角色”等各種批評之聲,多年來卻是一種眾所周知的事實。

  目前,國家投資6億元巨資的中國美術館“大變臉”擴建計劃正在實施,這種對美術館“硬件”設施的大改變,使藝術家們對中國美術館各種“實質性”變革充滿期待,而半年前,中國美術館館長的高層調動,更是在美術界引發一場“

地震”。

  無論是“硬件”設施的“大手術”,還是美術界各方人士對于“國家館”的種種期望,以及美術館高層的“人事調動”,都在表明中國美術館正在悄悄地醞釀著從內到外的“變革”,而中國美術館的“變革”自然會給中國的美術館界整體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美術館的公共教育職能

  面對中國美術界各方人士對“國家館”的各種期待,自上任以來一向低調的新任館長范迪安在今年年初高調地公開對媒體表示:“我們想,中國美術館的展覽數量要從多到少,展覽質量要從平到高,爭取越來越高,這不是美術館自身的一個目標,而是美術界發出來的一種希望。同時,以后也將更加注重美術館的公共教育職能。”

  伴隨著美術界的這種希望,中國美術館規模空前的“硬件大變臉”目前也正在一步步地按計劃實施,投資近6億元的二期工程在獲得國務院批準立項后,已經于去年下半年正式啟動。

  中國美術館二期工程的擴建計劃是在老館的基礎上向西征地約1.8公頃,用于建設一座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地上地下各3層的新館,中國美術館的總建筑面積將由現在的2萬多平方米增至6萬多平方米。二期工程預計于2008年前完成,屆時,相當于老館面積兩倍的新館,將使中國美術館多年來面臨的收藏與展覽場地緊缺等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

  在“硬件”擴建的過程中,中國美術館正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完成功能上的轉變。中國美術館為收藏20世紀名家作品而申請的2.5億資金也已經正式啟動,搶救收藏工作將于5年內完成。

  一如現在流行在藝術圈內的普遍看法,中國美術館的這些“變化”是要真正擔當起國家級美術館不可替代的角色,將由展覽館功能逐步轉型為美術博物館功能,而這種轉變正如范迪安所言是中國美術界的“一種希望”。

  中國美術館的“瓶頸”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各類美術展覽及國內外著名藝術家作品展達3000多個,具有影響的全國性大展,幾乎都曾在這里舉行,而重量級的國外精品展覽更是先后“登陸”中國美術館。在這些“風光”的大展背后,一個很現實的“瓶頸”多年來困擾著中國美術館,那就是經費問題。

  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劉曦林說:“美術館的經費來源應該主要來自國家撥款,美術館具有永久性,同時收藏又有即時性,一件藝術品被別人拍賣走了你就沒有購買權力了。如果經費緊缺,自然就給收藏帶來了困難,而國家美術館收藏功能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中國美術館在美術界中的崇高地位,雖然使得很多藝術家以捐贈自己的作品和收藏為榮,但中國美術館面對整個龐大的藝術品市場,捐贈顯然是杯水車薪的。

  一個尷尬的現實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中國美術館為填補每年超出行政撥款達4000多萬元的收藏經費缺口,以出租其展館作為資金的主要來源,以至于作為國家級藝術殿堂的中國美術館在藝術界有著“展覽館”的稱號。

  隨著不斷“展覽”而來的問題是,在許多前衛的當代藝術家看來,中國美術館是“傳統”的,眾多先鋒前衛的藝術家只能讓自己的作品在海外各種美術館“流連忘返”,而無法在自己的國家美術館“露面”。不僅先鋒前衛的作品“無緣”國家美術館,由于場地緊缺的問題,中國美術館館藏的豐富藏品很多都無法保持對公眾的“開放性”。

  在談到美術館的展示和收藏作用時,著名藝術家徐冰認為美術館“展示和收藏的作品應該是最能體現某一時代最先進的思想、文化及現象的代表物,而又是由藝術的方式呈現的。展示是推動和幫助這種藝術的形成,收藏是為將來的人了解這個時代的藝術和文化提供‘證明物’。這是美術館事業軟件的部分,也是最關鍵的部分,也是國內絕大部分美術館沒有做好的部分。”

  何謂“專業”美術館?

  以中國美術館的擴建為標志,一個在藝術圈“傳說”已久的“傳言”似乎有了更多的“真實性”,那就是“國家很可能在2015年之前建造1000座新的美術館。”這一傳言雖然沒有被相關主管部門所證實,但一個事實是,無論2015年的中國是否真能夠出現1000座美術館,至少目前是,在中國各地,民營、公立的各類美術館正在不斷涌現。在這種熱潮面前,一個尖銳的問題隨之產生,美術館雖然正在被大量興建,而美術館的真實意義和“專業”標準卻被廣泛忽略。

  在藝術圈子里一向以特立獨行著稱的藝術家陳丹青就曾直言不諱地批評中國的美術館是“一群不專業的人在做一件不專業的事。”陳丹青認為,對于中國美術館界而言,數量和規模顯然不是關鍵,關鍵的是中國美術館界面臨的是“太不專業、太不到位的問題”。

  中國的美術館仍是行政機構,而且有些美術館館長缺乏學術視野和獨立性。同時,他還認為,中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美術館專業人才的良性培養體系,雖然有一些年輕人到國外學習了成熟的美術館經驗,但回到國內美術館之后,因為沒有資歷,他們在國內美術館界根本沒有發揮什么作用,那也就改變不了多少現狀。

  徐冰在談到這一問題時,更是從一個藝術家的角度表達了對“專業”美術館的期待:“美術館的專業水準,我認為看兩點:第一,對其呈現藝術品的態度;第二,收藏品的藝術定位。

  對其呈現藝術品的態度,是藝術家與美術館的合作中通過每一個細節感受到的,藝術家對作品的呈現效果一般是苛刻的,好的美術館總是在安全規定以及現有經費的前提下,盡最大的努力實現藝術家的要求,這體現出對藝術這件事尊重的程度和對作品愛惜的態度,就我在世界各地美術館工作的經驗,這點是鑒別一個美術館好壞的標準。

  按造徐冰的“專業”標準,他自己認為在中國美術館界,廣東美術館可以說具備更多的啟示意義,徐冰說:“就國內與我合作過的美術館而言,我認為廣東美術館應該是最好的。”

  廣東美術館“崛起”的意義

  廣東美術館現任館長王璜生,9年前第一次到廣東美術館時,該館的土建才剛剛做完,一切還都是在建設中,王璜生繞了很多圈也沒有找到美術館的大門,最后只好從后門鉆了進去。就是這個從“后門”鉆進美術館的館長卻用了不過9年時間,將廣東美術館“打造”成中國美術館界最活躍、最耀眼的一顆“明星”。

  在第二屆廣州三年展期間,廣東美術館似乎真正承擔起了作為國家的地方美術館在珠三角文化生態中應當扮演的重要角色。此次三年展在藝術界獲得廣泛贊譽,并引發了藝術界對于美術館在社會文化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廣泛討論。

  在首屆廣州三年展上,廣東美術館同樣贏得廣泛的好評,而藝術界最著名的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首次設立的“中國館”也曾挪至廣東美術館展出過。

  廣東美術館在中國美術館界以連續推出獲得藝術界、學術界和公眾強烈反應的當代藝術展而得到中國美術館界和普通公眾的共同認可。

  其實,與國外眾多的著名美術館相比,在中國美術館界已經相當“成功”的廣東美術館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它不能被視為一種成熟的發展模式,而是僅僅將中國眾多還囿于各種發展“瓶頸”中的美術館拋在了后面。

  在談到中國眾多美術館與國外美術館的差距時,王璜生對記者表示說:“最大的差距是專業化的管理和規范化的操作方面的差距。

  美術館的運作在西方已形成制度化和社會化,同時全民也具有較強的博物館、美術館意識,而對專業的要求也更達到相適應的層面。如果能在現有的博物館、美術館基礎上做得專業和到位,中國美術館業就能很健康地發展。“

  而范迪安在公開對媒體表示中國美術館未來的發展方向時,也說:“在今天這么活躍的美術現象面前,有沒有一個平臺是能夠做好學術過濾和文化選擇,把非常紛繁的、非常活躍的現象,通過本館乃至各方面專家的學術過濾和文化選擇,使之推出的展覽能夠成為今天美術發展的一種學術上的,不敢說是引導、象征,但至少是一種學術上的趨勢。”

  鏈接中國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代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1963年6月,毛澤東題寫“中國美術館”館額,明確了中國美術館的國家美術館地位及辦館性質。

  中國美術館收藏各類美術作品近 7 萬余件,藏品主要為近現代美術精品。建館 40 年來共舉辦各類美術展覽及國內外著名藝術家作品展覽 3100 多個。目前,中國美術館二期擴建工程即將上馬,擬向西征地 1.8 公頃 ,再擴建40000 平方米左右、面積相當于老館 1.5 倍的新館。據稱,新落成的中國美術館將不僅成為容量充足、功能完備、能適應大型國際美術交流活動的國際一流美術館,還將成為一個開放、典雅、富有親和力的藝術鑒賞與娛樂休閑中心,真正實現其公共教育服務和社會公益職能。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