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納:專業品質與多元藝術的突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8日 18:32 財經時報 | |||||||||
歐美的畫廊是一種制度,它不僅是作為一種名稱。這種制度應該進入中國。事實上,專業畫廊不像普通畫店那樣只是作為一種藝術品消費手段,更是由畫廊、藝術家、藝術批評家、私人收藏、公共收藏等諸多環節構成的一個藝術機構 □ 本報記者 彭婷婷
香格納剛剛與上海美術館合作舉辦了“另一種歷史——周鐵海藝術展”,這是周鐵海與香格納合作的第9個年頭。在香格納畫廊中,保存著他從早期到成熟后的所有作品,還有丁乙、申凡、李山、浦捷、曾梵志等等,一進畫廊,就能從這些畫廊自制的資料夾中看見畫家的歷史。 “我做的不僅僅是一個畫廊,而是一個全面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的平臺,我希望更多的中國當代藝術家能從這里走向世界。”香格納畫廊的老板、來自瑞士的何浦林,在中國斷斷續續待了十多年,中文說得很流利,和人交談時總是認真地看著對方的眼睛,他總是說“做”畫廊,像在介紹一個藝術品。 何浦林的原名是Lorenz Helbling,他把Helbling變成“何浦林”,就是他的中文名字,他于1988年在上海復旦大學學習中文,隨后在香港從事畫廊工作,1994年在上海開辦了第一個當代藝術畫廊。 中西藝術橋梁 利用在對海外藝術市場的了解,何浦林一直在國外會展上推薦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我把我自己覺得好的作品一遍遍地給各個展會的評委看,由于對中國藝術的陌生,剛開始時大部分人沒有反應,不能理解。但是一個真正優秀的作品,盡管會出現很多的藝術詮釋,但并不能妨礙其本身的價值! 2000年,香格納作為中國大陸惟一的一家畫廊首次入圍被稱作為“藝術世界的奧林匹克”的巴塞爾國際藝術展,而周鐵海的畫作也隨之在海外市場一舉成名。 畫廊的變化 從選人、挑作品、做畫冊,何浦林都親力而為,我對藝術家的要求就是一個:“創新,他的作品要讓我激動。” “我現在如果看見一個好的作品,我會跟蹤一個畫家兩三年,我要看他兩年以后有沒有新的想法,如過一開始有好的想法,但是以后沒有,我們覺得不夠,我們要與他們長期合作,最好要合作5年以上。”但是10年以前,他想的是“能找到畫就不錯了”。 “我在香港做畫廊時就是研究中國藝術,當時,我已經知道上海有很多優秀的畫家,但是來上?床灰娝麄兊淖髌,沒有美術館,也沒有畫廊,也沒有媒體報道,藝術家的圈子很小很小,我到處尋找,要到他們的名片,花了幾個月才找到幾個藝術家,然后就想找一個畫廊放置他們的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 “畫廊不僅僅是幫助塑造一個優秀的畫家,也應該讓普通人去了解藝術。我要讓中國人知道自己的鄰居在做什么! 一開始,何浦林把幾個作家的畫放在一起展覽,“我比較關心的是什么畫能賣出去,當時中國根本沒有藝術品市場,我只有把作品買給西方人,如果西方人不買,我們就沒有辦法做下去! 就在這被何浦林稱為“走廊畫展”的兩年中,香格納舉辦了5個個展。畫廊正式成立之后,平均一年有8個個展,今年由于是十年慶,將會舉辦更多的活動。 多元藝術 除了中國古典藝術以外,香格納里擺滿了風格迥異的當代藝術品:繪畫、攝影、錄像、雕塑等等,“只要是表現當代藝術的,我不會排斥,我希望標新立異的作品,喜歡前無古人,后不知道有沒有來者的作品,我們身處歷史,也在創造歷史,也許有一天就會誕生一個新的流派。”何浦林對合作的藝術家要求很嚴格,第二年沒有新的創意就考慮分手。 而他們的合作完全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并沒有簽約,其中由于觀點或者看法的不一致,一些合作藝術家離開了,但是何浦林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也在努力為合作者提供最好的平臺和長期的培養:“藝術是一個長期的事業,我不歡迎急功近利的藝術家,這個在中國年輕的藝術家身上尤其突出! 畫廊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賣畫,其次就是銷售給畫家們做的小畫冊,按照國際慣例,畫廊與藝術家本人五五分賬,何浦林并不知道具體的收入,只知道這兩年,畫的確是好賣了不少。 忙完上海美術館的展覽后,何又在忙著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他在精心挑著畫作,只有三四十平方米的展區讓他不太滿意,他想多帶幾個年輕作家的畫過去,“讓觀眾看見更多的新面孔,這樣才能對得起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