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收藏 > 正文
 

畫廊市場化進程的歷史圖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8日 18:24 財經時報

  在歐美的許多國家,衡量一個畫家的身價不是看他獲過什么獎,而是看與他簽約的畫廊到底是哪一家。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中國畫廊在藝術品市場的作用任重而道遠

  □ 本報記者 張萬新

  1981年初,靳尚誼的一幅早期作品《小提琴手》,被香港一家畫廊收藏,價格為7000
港幣。這條消息傳遍了整個美術界,一時間“畫廊”這個詞帶上了光環,在畫家們心中喚起了夢想,他們隱約感到了從事藝術創作還有另一條出路。

  那時候,國內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畫廊。

  1985年,長期處于地下狀態的先鋒畫家匯聚成一股潮流,開啟了中國美術向世界潮流靠攏的大門,畫家們也開始渴望有相應的畫廊機制來開辟獨立的藝術市場。恰在此時,美國哈默畫廊的老板哈默夫婦訪問中國,帶來了陳逸飛在海外由哈默畫廊包裝成功的消息,這個成功案例極大地刺激了美術界,激發了一大批美術家奔赴海外,這些人不斷地將海外畫廊的零星消息傳遞回來,為有志于在國內開畫廊的人們送來了啟示,他們是播種者。

  藝術市場的初步嘗試

  1984年前后,北京使館區出現了幾個特殊的身影,他們在小巷里擺地攤賣畫,這些畫多數都是原作。買主都是外國人。當時也只有這里有愿意買原作的極小的藝術市場。有個外國人也來湊這個熱鬧,他叫布朗,日后紅門畫廊的創始人,他當時靠在使館區倒畫掙錢。他無意間做了中國藝術市場的初步嘗試。

  當時的經濟狀況,注定了要產生完全符合商業運作的畫廊還為時尚早。因為畫廊業完全是經濟行為,它必須是在經濟發展到非常好的狀況下,人們有錢消費,而且必須是生活消費已經得到極大滿足之后,還有余錢來買藝術品時,畫廊才能迎來賴以生存的客戶。也就是臺灣畫商饒大經說的:“畫廊業是經濟好到極致的產物。”雖然經濟條件還不成熟,還是有一些人開始憑著對藝術的熱情嘗試經營畫廊,大多數都不成功,沒多久就關門了。

  1986年前后,南方經濟飛速發展,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家庭裝修中掛幾副真正的繪畫作品悄悄時興起來,不過,他們對藝術價值要求并不高。有了少量的需求,賣畫開始變得有利可圖了。

  轉折點:兩個重大事件

  1989年那次現代藝術大展,從各個方面講都是當代藝術的分水嶺。唐宋、肖魯的開槍事件,不僅僅斷送了這次展覽,還擊碎了藝術家們披在身上的體制的玻璃外衣,激發了無數藝術青年的表達沖動,他們紛紛脫離體制,踏上了做職業藝術家的不歸之路。

  更重要的是,這次畫展對當代藝術品完成了一次定價行為。這次畫展的費用只有8萬元,有人用20余萬元收藏了其中20余幅畫,平均每幅畫的價值在1萬元左右。當代藝術品從此有了一個明確的參考價。

  同樣是在1989年,還有一件大事,如今已很少有人提及,但在藝術市場方面,這件事不應該被遺忘。那一年,有100年歷史的法國德魯奧拍賣行來到北京,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一次國際藝術品拍賣會,上拍的所有藝術品全部成交。它傳達的信息是:中國已經有一部分人具有了做藝術品收藏的實力。

  那一年,就當代藝術而言,隱約出現了職業藝術家,同時也隱約出現了藝術品收藏家。這兩者是互動的,但沒有合適的平臺讓他們相遇。在國外,兩者相遇的最佳場所就是畫廊。

  紅門初開,曙光初現

  1991年,當年在使館區做書畫買賣的布朗創辦了紅門畫廊,這是北京第一家代理當代年輕畫家作品的畫廊,實行了簽約代理制度。這是商業畫廊的曙光,中國畫廊業開始起步了。

  然而,只有一家紅門畫廊來代理當代作品,遠遠不能滿足年輕畫家的需求。而最有希望來改善年輕畫家境遇的港臺畫廊,卻仍然在延續80年代的老套路,只經營成名畫家的作品,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年輕畫家或者說當代藝術被他們輕視了。

  既然商業畫廊還沒發育成熟,由南方那些傳統畫廊發展出來的展銷模式仍然是藝術市場的主要經營手段。為了獲得更多的展示空間,很多畫家像候鳥一樣活著,哪里有展覽就往哪里飛,完全身不由己。那時候的策展人都有一種幻覺,以為自己是藝術市場的主宰。1992年的廣州雙年展引起了轟動,由四川一位企業家出資,他自己買了一批參展作品。

  對當代藝術最有價值也最具影響力的一次畫展,是1993年的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由威尼斯雙年展的策展人奧利瓦主持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引起了西方收藏家、藝術批評家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關注,這次畫展的轟動效應,為參展藝術家帶來了豐厚的商業回報。最關鍵的是,西方藝術市場對中國當代藝術有了更積極的看法,他們不再認為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缺少市場價值了,實際經營中國當代藝術品變得具有可行性了。

  從此以后,歐洲的一些畫廊開始嘗試經營中國當代畫家的作品。這個事實也對中國畫廊業的發育產生了微妙的影響。

  由于歐洲藝術市場對中國當代藝術有了少量的需求,以前憑愛好和興趣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外國人,開始有意識轉變為藝術經紀人,開始按照國際慣例代理部分畫家的作品,是他們讓中國畫家在心理和意識上做好了接受畫廊業代理制度的準備。

  同樣是在1993年,上海朵云軒藝術品拍賣公司成立了,并在6月20日敲響了藝術品拍賣第一槌。藝術市場從此有了高端的市場。更多的拍賣公司相繼問世,極大地鞏固和繁榮了藝術市場。在藝術市場上與拍賣公司同等重要的商業畫廊迎來了發展的契機,畫廊業就要進入一個新階段了。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87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