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 40多歲的老宋,昨天再次趕到了杭州。在此之前的年初六,當很多人還沉浸在農歷新年的喜悅中時,老宋獨自一人也曾來過。
“上海絕對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一說起上海的藏家,西泠拍賣的老總陸鏡清連聲嘆道。事實上,單從外表來說,尚顯年輕的老宋并沒給人收藏大家的印象,但他的兩次出行,已給西泠拍賣帶來了包括陸儼少、程十發等大家的二十多件作品。
不過,讓老宋不得不失望的是,即將舉辦的西泠首場中拍顯然已經容納不下更多的拍品。
“實在有些應付不過來,我們也不太好拒絕。不過沒關系,我們的又一場大拍即將在今年的6月份舉行。”昨天,連續接完幾個上海打來的電話后,負責外事聯絡的西泠印社宣傳部主任胡西林說道。
在收藏拍賣市場,北京和上海是業內當之無愧的兩個大佬,以藏品多成交活躍著稱。而受高速成長的浙江藝術品市場的誘惑,上海的一大批書畫紛紛涌入杭城,浙江幾乎成為了第二個“上海市場”。
“從這場中拍看,有超過五分之二的拍品來自上海。”西泠拍賣老總陸鏡清的回答也許會讓你很出乎意料,因為首場中拍的四成以上書畫拍品居然會來自杭州的鄰居———多年來雄踞藝術品拍賣龍頭的上海。
西泠拍賣的拍品征集過程,上海書畫作品“扎堆”絕非個例。“上海來的拍品起碼占了三成。”剛在這個月18、19兩日舉辦完全國首場春拍的皓翰拍賣老總蔣頻介紹說。
無利不趕早,大批上海書畫涌入杭州的最根本原因還是中間“差價”。以剛結束的皓翰春拍為例,從上海來的將近500件書畫拍品均有不俗表現。
如吳昌碩先生作品《梅石》,一上海買家兩個月前在上海以57萬元價格購入,2月18日則在皓翰春拍中以69萬元價格賣出。這一進一出,中間即可盈利近10萬元(剔除賣出時的交易費用)。
“所有上海過來的作品,在杭州拍出的價格基本能比上海高出一成。”蔣頻說,上海過來的拍品主要有兩類:一是與浙江有關的作品,如浙派畫家的代表作品;二是一些名家名作,如吳昌碩、張大千、陸儼少、潘天壽等大家作品。
“從現在看,越來越多的上海藏家看中了浙江市場。”西泠拍賣的胡西林介紹說,從前年、去年開始,杭城的連續幾場大拍讓很多外地藏家看到了浙江市場的升值潛力。而包括省內省外,一大批買家的進入,杭州的藝術品市場更讓他們看到了購買實力。有數據顯示,目前杭州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省外的買家已基本占據一半份額。
簡單的賬目,也不需要繁復的手續,在業內摸爬滾打了數年的老宋心里比誰都算得清楚。“我就放在西泠拍賣好了,就等著參加6月的大拍。”而據西泠拍賣的胡西林介紹,公司下月初的中拍雖然還沒開始,但從上海過來的很多大作都已預訂好了“位置”。
來源:青年時報 作者:時報記者 虞清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