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前中國畫廊博覽會執行總監董夢陽
上海證券報 王雪芹
2006年2月,距離每年一屆的中國畫廊博覽會只有2個月的時間,國內外許多畫廊躍躍欲試、收藏家蓄勢待發之際,忽然傳來"畫博會內部爭端不斷,原班人馬另起爐灶"的消息,
一時業內輿論嘩然。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就有畫博會人事變更的消息傳出。作為中國最早按照國際慣例舉辦的畫廊博覽會,由于操作的規范性、學術性,伴隨著中國畫廊業的興起,連續舉辦兩年后取得了良好的國內外聲譽,并以其一路上漲的成交額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晴雨表"。此次人事變動,原畫博會的掌門人重新創辦"藝術北京",和畫博會比將有何不同?此刻,事件的中心人物、已著手籌備"藝術北京"(ArtBeiJing)的董夢陽正式接受了本報采訪。
董夢陽說:"‘藝術北京’在操作理念、服務上,都更加國際化、規范化。我們將會針對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更加嚴格、學術地把關。對多媒體、攝影、裝置等門類的藝術將劃分專區,當然架上繪畫也是不可缺少的。此外,‘藝術北京’講究準確、嚴謹的學術定位,并且加強國際合作、對話,對畫廊的門檻也會進一步提高!囆g北京’的核心是一種學術服務,其商業價值如何體現、轉換,中間需要下的工夫特別大。我希望舉辦這樣的活動對中國的市場是一種推動,把藝術的邊緣擴大,而并非簡單的交易。"
兩屆畫廊博覽會的操作經驗給了董夢陽很大啟發。即便業內人士對此一致好評,他仍舊保持著清晰而理智的判斷。在他看來,畫廊博覽會最終的核心便是"成交"。2005年畫廊博覽會的成交額在人民幣7、8千萬元,但這個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中國的當代藝術作品上,表明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很熱,但是參加畫博會的60%都是海外畫廊,他們的成交量很低,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對他們是一種打擊。董夢陽考慮的是,如何能夠讓國外的藝術品進入中國市場,這將是未來他和他的團隊的一個努力方向。雖然海外作品的價格、藝術淵源、價值等方面目前的中國市場都很難接受,市場培育也不夠,但是他堅信,"‘藝術北京’將會一年一年地堅持做下去,北京是國際化的藝術城市,也是亞洲藝術品的集散地,我相信一定會有成效。"
在談到畫博會"換血"的問題時,董夢陽說,"我們是想做一個事業,而不是簡單做一個生意,因為從生意角度上講,這件事情短期內是沒有效應的,我們很清楚自己肩負的責任是培育和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蛋糕做大了,市場好了,我們肯定也會得到好的回報,但肯定不是在初期。這是一個長遠的事業。我們非常有信心把今后的事情做好,短期的得失只是一個過程。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理想,所以不管怎樣都會堅持把這件事做下去。"
據悉,目前已有百余家畫廊明確表示了與"藝術北京"的合作意向。
"藝術北京"相關鏈接
時間2006年10月6日-10日
場地北京農展館
北京農展館在中國是一個老式的場館,地處東三環邊,地理位置優越。雖然跟藝術似乎不沾邊,但若能與當代藝術成功結合,使場館本身成為一件藝術品,無疑是中國藝術博覽會的一大進步。場地面積也增加至1萬多平米,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展示藝術品,也有了足夠的空間發揮創意。
人員架構
基本保持前兩屆畫廊博覽會的領導班底。執行總監是董夢陽,藝術總監仍是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趙力。這個團隊被董夢陽認為是"中國最好的團隊",他們的智囊團包括策展人、評論家、藝術家、畫廊。
服務
董夢陽強調"藝術北京"的服務,并非簡單商業系統的服務,而是學術方面的服務,是在學術的前提下操作的商業行為。從學術上的理解和認識上來說,他們無疑更具有前瞻性優勢。
出版物
之前曾出版過的《藝術北京》將會繼續出版,并將使其持續發展成為一個品牌。而且"藝術北京"將會選擇一些活躍的藝術媒體作為合作機構,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