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收藏 > 藝術品市場 > 正文
 

國際收藏界大收藏家掃描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0日 01:55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上海證券報 葛毅

  路德維希夫婦

  路德維希夫婦早在大學時期就開始收集藝術品,從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中國古代的陶瓷、哥倫布之前的美洲藝術、巴洛克藝術、古典現代派藝術到先鋒派藝術和德國當代藝
術,美國波普藝術、廢金屬雕塑,直到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藝術,都在其收藏范圍之內,可見其收藏之廣。可貴的是他們把自己的收藏視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自1957年與科隆和亞琛的博物館合作開始,路德維希教授夫婦就不斷地向世界各地的幾十家博物館捐贈或外借他們所收藏的藝術品,并創建了二十多個以路德維希命名的博物館和機構。1996年11月20日,伊蕾娜·路德維希教授根據丈夫彼得·路德維希的遺愿,將89件(117幅)國際藝術品無償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收藏。路德維希夫婦收藏和捐贈的事件展示了他們作為收藏家的一種宏大文化視野與高尚的道德情操。

  甘茲夫婦

  甘茲夫婦是美國20世紀偉大的藝術品收藏家,他們的私人珍藏是20世紀最為出色的私人珍藏系列之一。1997年11月,甘茲家族成員通過紐約佳士得公司將其珍藏公開拍賣,58件畢加索以來藝術大師作品的拍賣成交總金額高達2.06億美元,創出了個人珍藏拍賣金額的最高記錄。在甘茲夫婦的收藏歷史中,他們一直鐘情于畢加索的作品,差不多擁有畢加索不同時代的作品,他們形容自己的收藏過程是"與畢加索的戀愛"。甘茲夫婦收藏的成功,首先源于他們發自內心的對藝術的熱愛,其次是自信而獨到的收藏眼光。他們憑自己的眼光,選擇收藏他們認為是當代最杰出的畫家作品,而且一旦遇到喜歡的作品,他們就會不懈努力地爭取到手。這種優秀的收藏家品質是使他們不斷走向成功的根本原因。

  查爾斯·薩奇

  查爾斯·薩奇是英國當代藝術最有影響力的收藏家。他自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收藏,收藏涉獵廣泛,不僅包括英國,還有美國、

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當代藝術。凡是被薩奇收藏的年輕藝術家即意味著邁向了成功。對藝術的敏銳使得薩奇成為了一個成功的當代
藝術收藏
家。在另一方面,薩奇對于商業的敏感使他從收藏走向了畫廊經營。薩奇將經商的成功經驗引入自己的藝術收藏與藝術營銷,由此具有了一種獨特的創新精神,而這種創新精神又自然吸引他去經營自己的藏品。當別的藏家還在為藏品的保管而犯愁的時候,他已經將自己的藏品在幾個國家巡回展出并引起轟動了。媒體的力量不僅造就了他超級藏家的形象,還為他的廣告公司做了免費的宣傳,可謂名利雙收。而薩奇認為,這樣做的目的只是讓自己的藏品進入公眾的視野,由此讓藏品附著上更多的社會價值。

  烏里·希克

  二十世紀80年代,以烏里·希克為先鋒的西方收藏家開始表現出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趣。在中國生活期間,烏里·希克開始系統地收集中國當代藝術。至今他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包括油畫、影像、裝置等大約數千件,而這些藏品全面呈現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線索。2005年烏里·希克在瑞士的伯爾尼博物館展出了這些藏品,吸引了眾多歐洲藝術家和藏家。在收藏策略上希克的方法更為靈活。1998年,他創建了一個名為"中國當代藝術獎"藝術獎項,希望能借這個獎項吸引最優秀的年輕藝術家。烏里·希克的收藏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尤倫斯

  比利時收藏家尤倫斯同樣也對中國當代藝術品情有獨鐘,在他收藏的1700多件中國藝術品中,當代藝術占到了80%。尤倫斯收藏策略獨特,他專門成立了尤倫斯基金會。該基金會創建于2003年,基礎是尤倫斯夫婦十幾年來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基金會的學術委員會由重要策展人組成,以保證收藏和其它學術活動的質量。這種方法為收藏工作提供了扎實的學術基礎。目前中國藝術評論家費大為主持日常工作,使得藏品水準更加專業,并且能夠體現出中國人對自己歷史的理解和對中國藝術的未來判斷。尤倫斯基金會成立兩年多來。首先是調整了收藏的方向,并大大擴充了收藏量;其次是與歐洲的重要美術館合作舉辦了兩個大型的中國當代藝術展覽。基金會還積極贊助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前兩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參展的中國藝術家都得到了來自尤倫斯的10萬美元的贊助款項。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