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成立至今的威尼斯雙年展,向來被看成世界藝術的風向標。到威尼斯亮相因此成為藝術家乃至國家的夙愿。而中國首次以國家館的形式參展,意味著威尼斯為世界藝術家了解中國打開了新的窗口。但隨著“中國館”的出場,不同的聲音開始浮現,為“處女園”增添了些許陰影
□ 本報見習記者 黃振偉 本報記者 孫菁
安徽農民杜文達舉著直徑6米的飛碟進入威尼斯時,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在這個被中國竹子所包圍的展館里,此刻已看不見威尼斯的“處女花園”。“農民藝術家”的出場方式,果然 “一鳴驚人” ,與此同時也遭到了國內藝術家的質疑。
作為中國第一次以國家館的形式出現,挑選什么樣的作品及以什么樣的形式參展,從之初就引起了各方關注。但最后還是定名為“處女園:浮現”。
“處女園”取自展場所在地名,也意味著中國館的“處女身份”,具有雙重意味;“浮現”為主題,體現中國文化上的開放和國際交流的擴展,也是新的藝術文化形態的“浮現”。而在藝術家的選擇上也突出了年輕和群體性。
中國館的集體秀
中國館總策劃范迪安表示,“在藝術家的構成上,我們策劃小組討論了很多,威尼斯雙年展是一個具有前沿的、前衛性質的展覽,我們在考慮中國館作品的時候,盡量注意到這個舞臺主要的焦點,同時更要考慮到中國藝術的實際。由此構成了一個我們自己覺得還比較有意思的、一個藝術家的團隊。”
其他的國家館都是選擇一、二個藝術家,而中國卻選擇了6位藝術家,效果會不會好,很多藝術家保持緘默,認為中國館打集體牌,說明旗幟性的藝術家實在難找。
藝術家王慶松曾去過雙年展,認為 “藝術展應該是一種自然狀態,現在很多展覽都像是設計似的,像是出一個命題,然后大家去,更像一個活動,已經喪失了作品本身的的感覺和意義。展覽很容易做,哪里都能做,你在美術館做展覽那是另外一會事,但是這是國家館,應該是一個國家形象的體現,我覺得他們有點跑題。”
借來的參展“作品”
在此次參展中,被國內諸多媒體稱為“農民發明家”的杜文達其實是一個很難定位的角色。
杜文達當年造飛碟,當然不是為了參加威尼斯雙年展,而是為了夢想。現年38歲的杜文達是安徽蕭縣的一個鄉鎮青年,從上小學時,就有了發明飛碟的夢想。歷經多年歲月的打磨和奮斗后,這份在外人看來的烏托邦終于開花結果。從一個小零件的設計,到整個飛行器的設計,再到試飛,都傾注了杜文達的諸多心血。那么,這算不算是他的一個作品呢。杜文達算不算是參展藝術家呢?參展人孫原、彭禹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的答案是:“因為是我們選擇他,就是我們的作品。只是拿他的東西到這里來試飛。”
為了此次大展,孫原和彭禹多次到蕭縣找杜文達協商,說服他把自己制造的“作品”借給他們參展。期間頗費了一些周折,孫原坦言:“因為是在和一個農民發明家打交道,他的想法、思路,包括做事的習慣完全是和我們不協調的。我說話他聽不懂,他說話我也聽不懂,我說的意思他往往理解成另外一個意思。”最后,杜文達終于同意借出飛碟。因為已制作的飛碟焊接成了整體,他們只能把它拆解開來并海運到威尼斯。杜文達與兩位藝術家在威尼斯一起參加了布展,直至最后的試飛。在6月9日下午3點,幾百名觀眾在中國館目睹了這一試飛過程。但讓人遺撼的是飛碟最終還是沒有飛起來。
協助孫原和彭禹參展的整個過程中,杜文達的身份無形中被他所做的事情模糊了,如果他不是個藝術家的話,那他就一定是個農民,在兩者之間他必須承擔一個身份,這一點是格外明確的,不像《農民杜文達的飛碟》作品本身有著諸多的歧義性。
掀起紅蓋頭的“中國館”
在中國館開館儀式隆重舉行時,吸引了眾多關注。威尼斯雙年展110年歷史上第一次掀起了中國館的“紅蓋頭”。大展主席克羅夫對中國館的設立表示熱烈歡迎,他認為,這為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打開了新的窗口。
策展人蔡國強則認為,現在設立中國館不僅可以展現中國當代藝術和國家形象,更重要的是促進人們思考,在21世紀設立一個中國館是為了什么以及中國館應該怎樣設計,從而成為21世紀的新典范。
中國館在威尼斯的創立表明,中國終于以國家身份在當代世界藝術的核心舞臺上占據一席之位。然而,中國館的輝煌“浮現”卻掩蓋不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在今年的主展中,除中國臺灣的藝術家陳界仁外,中國國內的藝術家沒有一個受邀參展。與前幾屆相比,這個突出的事實更不能令人漠視。2003年的威尼斯,有20多位廣東藝術家出現在由華裔策展人侯瀚如策劃的“緊急地帶”部分。2001年,則有19位中國藝術家參展。而今年國內藝術家的集體缺失則是個讓人黯然的事實。
【鏈接】中國國家館首次登場
中國國家館6月9日在意大利威尼斯舉行開館儀式。這是中國首次以國家館的形式參展,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觀眾、藝術家。開館儀式于當天下午在中國館所在地“處女花園”舉行,這是70余個國家館中面積最大的展館。是近20年來威尼斯雙年展最為活躍的中心區域,展場包括室內外兩個展覽區域,室內展區約500平方米,室外展區大約為1600平方米。
本次中國館展覽的題目是“處女園:浮現(Virgin Garden:Emersion)”。“處女園”取自展場所在的地名,與中國首次設館吻合,富有浪漫色彩和象征意義。“浮現”意味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此次參展的藝術家包括張永和、王其亨、彭禹和孫原組合、劉(韋+華)、徐震等6位藝術家的5組作品。著名建筑師張永和專門根據場地設計了以竹子為材料的建筑結構,名為《竹跳》,創造了新的可游可居的景觀。
威尼斯雙年展始于1895年,是當今國際藝術界最重要的展覽之一。今年共有70余個國家以國家館形式參展,還有兩個主題性的國際展及數十個專題展。舉辦時間將從6月12日持續至11月6日,預計將吸引世界各地數百萬的觀眾前往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