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市場所涉及的內容包括藝術品拍賣、藝術博覽會、畫廊的經營、民間藝術品的流通、藝術品的國際流轉、藝術品的鑒定、藝術品的展覽以及藝術立法、藝術批評和藝術品管理的各項機制等。據初步統計,中國每年的大中小型拍賣會累計有300次以上,其中較大型的占1/10左右。如果以平均每場拍賣會300萬元的成交額計算,則每年的成交總額在10億元以上。從這幾年的拍賣情況看,已形成了以北京和上海為中心的各具特色的兩大拍賣市場:北京以高價位時時聚焦人們的目光,而上海以中低價位也常常引來掌聲和喝彩。藝術博覽
會也存在了10年,現已形成北京、上海、廣州三足鼎立的局面,很是熱鬧。畫廊的出現則要早些,20世紀80年代初期,藉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出現了現代藝術市場意義上的畫廊。藝術品拍賣、藝術博覽會和畫廊是藝術市場的軸心和中樞,它們在某些層面上凸現了藝術品市場的特征。
大陸的藝術品拍賣已歷10個年頭。然而在繁榮的表象背后,還有很多現象需要我們冷靜思考、認真甄別。下面是筆者對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不成熟思考。
關于藝術品拍賣
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從形式上看已與海外拍賣業接軌。大型的拍賣公司,如北京的嘉德、翰海、中貿圣佳,上海的朵云軒、敬華等,每年都舉行春秋兩季常規拍賣會,平時還有以月度或季度為時間段的小型拍賣會。春秋兩季常規拍賣的藝術品成交率一般在50%~75%之間,近兩年有走高的趨勢。從各拍賣場反饋的信息看,舉牌人數一般在200人上下。參加拍賣會的人數往往取決于拍品質量、宣傳力度、競拍者狀況、成交額度等。在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尚不夠成熟的階段,拍賣會的參與者大多是初涉藝術品市場的人,其目的主要是學習和嘗試藝術品投資方式,處于觀望狀態的人較多。這些高低價位交織的拍賣會在很大程度上劃分了購買者的經濟實力、收藏力度和投資眼光。
從這10年的拍賣現狀看,春秋兩季常規拍賣會和月度或季度拍賣會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現象:大型拍賣會上的中低價位藝術品的成交價格非常接近小拍的成交價格,甚至出現超低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拍賣業從業人員(包括估價和鑒定人員)對藝術品價格和質量的評估方面存在問題;二是競拍者心態的不穩定性。很多參與競拍的人員陷入了心理較量的旋渦,拍賣場上出現瘋狂舉牌的現象,這是經濟勢力和宣傳力度的較量,帶有明顯的惡性競爭性質,這種競爭使藝術品的價格遠遠超出其本身的價值。一方面,在很多小型拍賣會上,一些無底價(一般在200元)的藝術品經過輪番較量,可以達到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或許這是拍賣行的一種人為炒作,將原本價格就在幾萬元的藝術品的價格故意壓低,以便在拍賣現場制造熱鬧的氣氛。而在大型拍賣會上的一些藝術品,從底價開始就無人問津。這種跟風的現象在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表現得特別明顯,這說明藝術品投資者缺乏投資主見,這是藝術品市場不成熟的表現。
目前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尚缺少統一規范和約束機制,因而經常會有本拍賣行的工作人員參與競拍,或委托其他人員參與競拍,以制造搶拍的人氣,從而提高成交價格。這種現象危害了藝術品市場的秩序,進而挫敗了投資者的信心,它暴露了拍賣從業者的道德問題。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就出現過類似的市場問題,最終造成了藝術品市場的大面積癱瘓。
藝術品除了作為禮品、投資、收藏等的常規流向外,其最具危害性的流通方式是偷盜和走私。如今藝術品市場的火爆使很多人看到了藝術品背后的巨大利益,“要想富,先盜墓”,有些人鋌而走險,從瘋狂地盜墓發展到偷竊文物管理、陳列部門的藏品。上!读加阎軋蟆(2003年3月29日)曾以“盜墓產業化令國寶流失”為題,報道埋葬著漢高祖劉邦的長陵61畝陵區,供一人進出的盜洞就有20個以上,而梅花點式的探洞則有上萬個,有些洞深達30多米。據悉,這幾年國家用于文物基礎建設和保護的費用高達2000萬元,但這筆資金利用的效果怎樣呢?
盜墓屢禁不止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由于文物本身蘊涵的巨大的經濟價值的誘惑。2002年,在廣州海關查獲一件從陜西盜運出去的兵馬俑頭,中間商是一個從事石油經營的伊拉克文物販子,他為這個俑頭開出了1億元人民幣的價格;第二,是立法和打擊力度不夠。國家還沒有專門的文物警察隊伍和監察機構,尤其對墓葬周邊的野外監控,各級文物部門更多地只是在履行行政職能。偷盜文物,絕對比偷盜銀行性質惡劣,因為它毀壞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血脈,它所造成的文明缺失無法彌補。因此,文物犯罪的“斬立決”應當切實執行;第三,文物藝術品的偷盜和走私出現了集團化、規;彤a業化的趨勢,已經形成了全球化的走私網絡系統,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文物偷盜、走私往往是官匪勾結、內外結合。海關總署的一官員曾披露:“出土文物的走私已經向集團化、現代化發展,走私方式日益多樣化,從個人隨身攜帶少量文物,發展到通過集裝箱夾藏,以及通過郵件快運渠道大批量多品種走私文物出境。走私者成分也更復雜,走私流向主要是韓、日、美、英等國!倍jP提供的數據更是觸目驚心:近10年,僅深圳、廣州海關就查獲走私文物5萬多件;2002年全國海關文物走私案是260多起,收繳禁止出口的文物8000多件。這些僅僅是從所有出口貨物的5%中抽查到的。中國非法流失的文物藝術品無法準確估計,我想應在百萬件以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報告指出:在世界47個國家的218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有163萬件。這不能不說是巨大的文化災難。但令人不解的是,國家在投入巨資搶救流失海外的藝術品的同時,為什么不盡力從源頭上堵住盜墓呢?難道要等到這些文物流出之后再重金購回嗎?
幾點建議
鑒于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無序發展的狀況,有必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一、針對文物走私,一方面要加大海關等部門的管理力度,同時要從源頭上堅決杜絕盜墓等違法犯罪行為;二、在國際間文物藝術品管理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合作,鞏固目前已取得的成效;三、在拍賣主體的建設方面,要注意吸收國際上的先進經驗,避免走彎路,如建立大型的聯合拍賣集團和拍賣信用體制,以提高拍品質量,建立有效統一的藝術品市場。在這一點上,日本、法國和英國等國都取得了成果;四、在文物鑒定方面,要盡快改變“斷代”現狀,對老一輩鑒定家的口述經驗要盡快建立檔案資料,同時注意人才的培養和接代延續教育,加大科技鑒定的投入和研究;五、設立專項研究基金,并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中國文物藝術品的監測和研究機構,以最大限度地建立中國文物藝術品基因庫,獲取更多的文化個案,從而延續和整合中華文明的文化經脈。總之,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與此相關的問題也會逐漸凸現出來,這就需要我們未雨綢繆,積極有效地引導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