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觀看玉器市場三大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7日 14:55 《藝術市場》 | ||||||||
文/蘇迅 玉器是一種受資源影響極大的奢侈品。古玉的作偽不消說,就是新玉,也因為資源有限,作偽的行為層出不窮。因此,整個玉器市場完全可以用光怪陸離來形容。因此,筆者認為現(xiàn)階段對玉器的投資已經(jīng)到了非常理性的時期,要想通過玉器收藏一夜暴富或揀了“天漏”,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了,而在涉足玉器收藏的時候,因為作偽猖獗,尤應謹慎,應當避免
一、 古玉市場問題多 古玉的作偽近千年以來概未中輟,《西湖老人繁勝錄》、《天工開物》、《古玉辨》和《古玩指南》等古籍中就對此廣有載錄。而時至今日,作偽的手段和水平達到空前。 (1)、高檔玉料仿古誘惑大。按照圖譜,以高檔和田玉甚至子料仿古,連刀法都一一模仿,我們一般稱之為“高仿”。大規(guī)模地進行玉器“高仿”,好象是近十來年的事。由于高檔玉料密度緊、油性好,經(jīng)過人工刻意盤玩,容易出現(xiàn)包漿。如果再精心做過沁色,那是很可能叫行家走眼的。蘇州、徐州、蚌埠和湖州的高仿就很出名。目前一些地方的中型和小型拍賣會上用這種玉器冒充老貨的現(xiàn)象很普遍,致使許多買家“走眼”。年底前上海有一個中型拍賣會,筆者瀏覽了玉器拍品,十有七八為新貨,但料子好,多為和田子料,工也佳,拍賣底價定得巧:不高不低,都在四五千元左右,這是個介于老貨和新貨之間的價格。如果拍賣公司不標注為“清”,那么可以看作是新的工藝品,但拍賣公司為拍品定的時期為“清”,因此就應該看作是高仿品。 (2)、臆造品令人瞠目結(jié)舌。所謂臆造就是憑空捏造,作偽者或是按照青銅器的造型制作玉器,或者根本就是把各種不相干的器型拼湊為一體,這樣的完全沒有在玉器中出現(xiàn)過的怪胎,就是臆造品了。雖說臆造品經(jīng)常是漏洞百出,可是別有用心者巧舌如簧,文飾之技能足以移情。筆者曾在一個玉器論壇看到一套雕工繁復的“玉牌”,有八九塊的樣子,竟然還有人“研究”出其中深含《周易》的玄機!這套東西分明是蹩腳俄料作品,刻工也是典型的河南工。 (3)、劣質(zhì)仿品充斥市場。全國各地文物市場地攤充斥了各種劣質(zhì)低級仿品,如仿良渚玉琮玉璧、龍山玉龍、商代玉燕、春秋玉玨、漢代劍飾玉璧之類,這類低級仿品雖然價錢賤,一般只賣幾十元到百把元,但面廣量大,容易誤導愛好者。 二、 新玉市場也有“陷阱” 玩新玉,不過是講究料和工。料,有和田料與青海料、俄羅斯料、南陽料、南方料以及各種地方玉的區(qū)別,所謂千種瑪瑙萬種玉,辨析玉料,可謂難矣;工,傳統(tǒng)的著名的有蘇州工、揚州工,現(xiàn)在則又有上海工、湖州工、徐州工等講究。玉不琢不成器,雕琢不得法,反而糟蹋料子,因此工也很重要。 (1)、看花眼的玉料。目前最容易跟和田料混淆的是俄羅斯料。由于俄料與和田料結(jié)構和成分最接近,故爾不容易分辨。相對而言,俄料顯嫩,或是有點“水靈靈”的感覺,或是顯干,油性差。俄白料的色澤中要么白中透粉紅,要么白中透黃,白得不“陽氣”。當然,上等俄料并不比一般的和田料差,但人們總是認可和田料。市場中常見用俄白料冒充和田白玉,因為仍然有巨大差價之故也。以前人們總認為子料就是和田料,現(xiàn)在大家終于發(fā)現(xiàn)原來俄料也有子料的,只是皮厚玉質(zhì)密度差些而已。前兩年筆者在揚州玉器廠的玉器研究所,就看見師傅在加工一件一尺多高的俄子料山子,通體黃色的皮張,據(jù)介紹僅料就花了數(shù)十萬。俄羅斯子料的皮張多半較厚,玉質(zhì)也較和田料“糙”。 (2)、難以分辨的皮張。玉器做假皮由來已久,可現(xiàn)代做假皮不是為了“古韻”,而是為了冒充子料。前些年主要是用俄羅斯白料,通過烤皮、熗色冒充和田子料,這樣的作偽畢竟破綻太多,還容易識別。現(xiàn)在常見用和田山料甚至水料做皮,而且皮張做得薄,雕琢時又經(jīng)過磨砂和剔除,故意留下一星半點,那顏色就很自然,不好分辨了。又由于人們對皮張的嗜好,甚至有的人就干脆“玩皮”了,近年蘇州等地的作為高手們,就利用一種玉質(zhì)較差而包滿糙皮的料子,以化學手段催紅增色,使原本一般的糙料成為一顆顆“大紅皮”子料,淺淺雕琢后,就等著愛好皮張的主顧上門了。 (3)、蘇州買的未必蘇州工。玩新玉,工手很重要。上海工由于加工能力不太高和加工渠道較正規(guī)等原因,工價高、工藝較穩(wěn)定。揚州的加工量好象沒有蘇州大,市場也沒有蘇州活躍,雖然也有外地匠人前來發(fā)展,可傳統(tǒng)的揚州師傅仍是主流。相對來講,蘇州的玉器加工業(yè)最發(fā)達,各種技術的交流融合也最頻繁,甚至有些魚龍混雜。聚集于相王弄、因果巷、盤門或光福等處的玉匠成分十分復雜,既有在從小在蘇州玉器廠學藝的傳統(tǒng)派,又有曾經(jīng)在專業(yè)單位打過工的巧手,還有自帶一身河南工或新疆工來蘇州的外來匠人,他們每天的產(chǎn)品被觀前街文化商城或文廟的各家店鋪選去發(fā)賣,林林總總,莨莠雜呈,因此在蘇州買的玉器可并非都可以稱蘇州工的。有的蘇州名匠已經(jīng)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工作室,可在專賣店里出售的可并不是都由名匠自己設計或制作的玉器,有一些甚至并不是產(chǎn)自本工作室。就象人們買的高價陽澄湖“大閘蟹”,許多只是在陽澄湖里放養(yǎng)幾天而已。 三、 玉器市場的幾大怪 第一怪是,新玉比老玉價錢高。市場中低檔老件,如小帽花、帶鉤、扁方等一般只賣幾十元錢一件,而近年連這類東西都有仿做,價錢反而比老件貴,因為做工的價錢一般不止這個數(shù)。中高檔老件,如筆者去年在蘇州買到一件“子孫萬代”一手件,雪白的子料,一只猴子攀在葫蘆上,略帶黑沁色,當時談了六次,終于在年關將近時以三千多拿下,而象這樣料子的新貨,價錢還要高出一些的。當然,這一怪的前提是,你在市場上買老玉要拿得到交行價,不能被“斬”。 第二怪是,重皮不重玉。這是南北通病,北方更甚于南方。考其根源,大凡由于不能辨料,只好憑借皮張來肯定是否為子料,最終墮入盲目,沉迷于皮張,反而忽視了玉質(zhì)本身。筆者在蘇州朋友店里曾看見徐州的玉商來進貨,一般偏好滿皮或大紅皮的件頭,這樣的皮張如果加上沒毛病的好玉種價錢是奇高的,他們專挑玉質(zhì)雜混色澤黑青的,認為物美價廉,花三四百元錢就買到了這么高級的紅皮玉器。姑且不論這皮張是真是假,或是人工加色,就算全是真皮,沒有好的玉種,那是一點戲都沒有的。蘇州玉器行的人背后戲稱這些專買皮的人為“空子”,這是以前青洪幫的黑話,大概是說他們尚沒有入門的意思吧。 第三怪是,玉器論白論克買賣。玉器以白為貴,北方比南方更看重白度,這本不錯。可是玉器除了色度之外,還必須綜合考察其油性、硬度、韌性等指標。同為和田子料,在色度相差不遠的前提下,其余幾項就顯得尤為要緊。玉器加工完成后,價值的高低還取決于工手和有無綹裂等毛病。經(jīng)常看到有玩家根據(jù)玉器白度,劃一定價多少錢一克的怪現(xiàn)象,將其余幾項指標視若無物,如此玩玉,可謂簡單化矣。 玩玉的人最關心的問題自然是價格問題。筆者覺得玉器價格有兩個特點:一是行內(nèi)價與拍賣價懸殊。以江南一帶為例,一件大拍可以上萬元的玉器,一般在行內(nèi)交手大概不會超過四千。因此交行選貨,然后送拍是有很大利潤空間的。另一是南北差價懸殊。明清以降,玉器制作銷售和消費中心主要在蘇揚一帶,因此這里的老玉儲量和新玉產(chǎn)量都大,市場價格自然低,北方尤其是中原玉器的價格就顯得高,因此常見北方的玉器商人來南方進貨“很出價”,因為有南北差價存在之原故。 責任編輯:魏希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