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版書的前世今生:幾度繁榮幾經遭奪(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14:18 北京商報
秦杰說,當時是經他“掌眼”,那位收藏人士以49500元買下了中國書店的那一頁拍品,它用白皮紙精印,卷端號序清晰可辨,版框完整無缺,字跡古樸端雅,墨色凝厚喜人,此件珍籍雖非國家圖書館散失的原件,但藏書界千呼萬喚的“高古珍本”終于出世了。 “這還便宜了,現在它至少價值40萬元。”秦杰介紹道,由于宋代末年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過于頻繁地更迭,以及佛道教義之爭,毀了大量佛道教經文,現在最難見的是金代、遼代的刻經,比如《遼藏》。現在能看到的《金剛經》是有明確年代的宋版書里最早的,形成于公元9世紀宋版書工藝的成熟階段,流失在大英博物館。 宋版書的幾度繁榮 明代宋版書多在皇家圖書館 大概400年前的明代中晚期,宋版書就非常金貴,私人收藏者如果擁有宋版書,常引來眾人仰慕。宋元版古籍絕大部分收藏在皇家圖書館。 在宋版書以前,中國沒有雕版印刷的書,都是手寫,比如敦煌的經文。雕版印刷術應該產生于公元7世紀左右,在畢昇發明活字印刷前300年。雕版印刷在那個年代屬于皇家或宗教寺廟主持的“文化工程”,以印刷佛道經文、文學家詩文、諸子正史為主。 公元9世紀是個書法全盛時代,200年后的宋徽宗本人更是個書法家,所以那時的雕版實物非常尊重“顏筋柳骨”,是首創的宋體字,每一頁上下間距非常精美,開本闊大,紙墨精良,后人望塵莫及。宋代雕版印刷工藝是先由書法家按印刷大小規格把字寫在紙上,再反貼在棗木、梨木版上,拿水均勻一抹就可以拓印、雕刻,再付諸印刷。這在當時是產業,也形成了寫字、雕刻、裝訂、發行的文化產業。它對西方影響巨大,可以說在此基礎上宋唐文化才開始傳播到西方去的。而到后來,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300年之后,17世紀德國人才發明了印刷術。 宋朝北部的少數民族也一直在學習漢文化雕版印刷。成吉思汗橫掃歐洲時,當時的貨幣“元鈔”就是用雕版印刷的,還帶去了漢字版的佛道兩教經文,給歐洲人發明印刷術以很大的啟示。 明正德年(1506年)之前,明代人刻書要通過皇室批準。人們手上讀的主要是宋元版古書和通過傳世的木板再翻印的明代書。正德年后出版法律松動,民間雕版印刷書在江南地區風行,但是有些粗制濫造,紙墨不考究,完全是商業目的,特別是書法的時尚轉到“趙體”,不再“顏筋柳骨”。 明代中晚期,好多大學問家興起“校堪”風,針對這類“垃圾書”,開始拿宋版書做原本進行校正,同時編撰《永樂大典》的考據需要找文化原本,皇廷開始在全國范圍大量收集宋版書,當時出了一批宋版書的考證學、目錄學的“大家”。 乾隆皇帝在宋版書上蓋印記 清朝乾隆年間編纂了《四庫全書》,又在全國范圍內興起一次征集古代典籍尤其是宋版、元版書的熱潮,當時民間所有的基本都上貢了,此后的大藏家都以擁有一兩部宋版書為傲。那時民間的藏書家對宋版書也做了比較完整的記錄,晚清時形成了著名的四大藏書樓。“天祿琳瑯”是故宮的一座大殿,也是乾隆皇帝藏書的地方,他有若干藏書印號稱“乾隆五璽”,天祿琳瑯是其中一顆,乾隆在最喜歡的宋版、元版書上都蓋了印記,當時的天祿琳瑯“乾隆五璽”印章本印成了書目,加上后來的《天祿琳瑯續目》大概有300多種數千冊,是自古以來天下宋版書之集大成者。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