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種廣東古籍躋身國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2:57 新華網
新華網廣州3月19日電 (李培 宋玲) 昨天,"廣東省古籍保護中心"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德分館正式掛牌。與此同時,47種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中山大學圖書館的珍貴古籍館藏,近日公示入選首批文化部"國家珍貴古籍保護名錄"名單。 專家介紹說,廣東省古籍保護中心成立后,將擬訂全省古籍保護工作總體計劃,還將協助建立中華古籍聯合目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古籍數字資源庫等。 47種古籍件件堪稱珍品 近日,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公示的首批2346部漢文古籍名錄中,廣東省入選善本古籍47種,件件堪稱珍品。其中,《泥版試印初編》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書。由清代翟金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印制,而泥活字及其印刷方法由畢升于北宋慶歷年間發明,但泥活字印品宋、元、明三代均未見傳世,故此書具有特別重要的版本價值。根據文化部頒發的《古籍定級標準》,定為一級古籍。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由清代翟金生撰寫,他受沈括《夢溪筆談》的啟發,將一生的精力潛心鉆研泥活字印刷。他經30年的不斷研制,造成大、中、小、次小、再小等五副不同字號的泥活字,共約10萬多個。 還有一部明代萬歷年間的朱墨套印本《呂氏春秋》(26卷),原題"宋鏡湖遺老陸游評,明天目逸史凌稚隆批"。陸游評在上面版框外,朱色;凌稚隆批點隨正文,除圈點外,偶有一兩字點評;書首還有明代大臣方孝儒作序,也被定為一級古籍。而另一部《廣東通志》(70卷)由明代嘉靖年間黃佐總纂,現在傳世的完整版僅有兩部。該古籍記載遠古至明嘉靖時期廣東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概況,彌足珍惜。 嶺南古籍保護難題多 省立中山圖書館副館長倪俊明說:"嶺南戰亂頻繁,天氣酷熱,大部分古籍都有損毀,保護狀況堪憂。"倪俊明介紹說,據估算,目前全省各圖書館現藏古籍超過百萬,而其中的古籍善本占10%左右。而成立省古籍保護中心后,將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各地區圖書館為中心,進行廣東私人藏書的普查,鼓勵私人收藏家到公共圖書館進行古籍書登記和鑒定。 倪俊明說,目前針對嶺南古籍的保存方法,中山圖書館等工作人員已探索出比較成熟的方案,主要使用樟木柜存放古籍,然后外加樟木板分割古籍,以避免蟲蛀,此外還引入真空殺蟲機等先進技術保護古籍。專家透露了修復古籍所需要的精巧、耐性,一部年久紙張粘連的古書,可通過水蒸的辦法使其松散,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將其逐頁掀開;而對那些紙張變脆的書本,更要精細修補以免變成碎片。 "保護中心成立后,將對全省的古籍,按一、二、三級的破壞標準劃定等級,分步實施保護修復計劃。"倪俊明說。 "新成立的省古籍保護中心旨在向全省推廣古籍修復技術,培養古籍修復人才。"倪俊明告訴記者,一個專業的古籍修復人員的成才可能需要幾十年的磨練,而全省目前古籍修復人員奇缺,新成立的省古籍保護中心也僅有9位專家。專家告訴記者,目前省內古籍收藏單位狀況參差不齊,大多數收藏單位硬件設施不足。專家建議,現階段應當考慮借鑒國際通行做法,鼓勵那些規模小、存量小、條件差的小型圖書館將古籍"寄存"到收藏條件較好的大型圖書館。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