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式的狂歡 米羅作品欣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3:53 大江網-江西日報
米羅(JoanMiro,1893—1983年)把他的全部智慧都獻給了藝術。這位出生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金銀工藝師兼鐘表商之子,14歲開始進入美術學校學習,25歲在家鄉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26歲遷居巴黎,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藝術生涯。在巴黎,他不僅跟包括畢加索在內的藝術家和詩人們往來密切,而且還與以記者身份旅居巴黎的美國作家海明威相處甚歡。他和海明威經常去同一個拳擊館練習拳擊,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生活拮據的海明威,為了幫助困難之中的米羅,曾經湊集了5000法郎買下了米羅的早期重要作品《農場》(1921—1922年)。這是一件高132厘米、寬147厘米的布面油畫,現藏于美國華盛頓國立美術館。畫面中的藍色天空,以及向天空伸展的桉樹,占據了畫面的上半部,顯得非常耀眼。在農場里勞動的人們,以及這里的土地、玉米、房屋、馬匹、水桶和蝸牛等,主要集中在畫面的下半部,表現了樸素而親密的場面。米羅對畫面整體布局的精心構思,以及對細節描繪的精巧安排,明顯受到盧梭繪畫的影響。農場中的景色,也體現了米羅對家鄉生活的眷念。米羅的早期作品往往都跟鄉土有關,他的《蒙特洛伊的鄉下風景》(1916年)和《蒙特洛伊的教堂與村莊》(1919年)等,充滿了同樣深厚的情愫。 從1923年開始,米羅的繪畫發生了重要改變,他在繪畫里逐漸把記憶中的現實世界轉入到想象中的虛擬空間。現藏于美國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犁過的農田》(1923—1924年)、現藏于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加泰羅尼亞風景》(1923—1924年)等作品,就有著不同于以往的風格。樹叢中的眼睛、樹干上的耳朵、巨型的蝸牛、戴著高帽的蜥蜴……盡管所有的這一切還是以米羅的家鄉蒙特洛伊的鄉下風景為原型,但是這種超越于現實的虛擬情境,已經表現出米羅在藝術想象方面的高超才華。現藏于美國紐約水牛城諾克斯美術館的《小丑的狂歡節》(Harlequin’sCarnival1924—1925年)是米羅在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畫面中的一切現實場景都因為幻想和虛構而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有眼睛的樹樁、有耳朵的梯子、尾巴奇大的魚、像人一樣玩耍的貓、順著梯子攀登的變形蟲、戴著黃色公雞面具的小丑、飄蕩在半空中的樂符……這是一個出人意表的夢幻世界,看上去似乎有些雜亂,卻意味著米羅繪畫語言的新開端。1925年,米羅在巴黎皮埃爾畫廊舉辦畫展,獲得了圓滿的成功。隨著藝術聲望的提升,到1927年的時候,已經有經紀人為他提供畫室作畫。米羅的生活和創作條件,都得到一定的改善。 米羅在一篇文章中曾經這樣說道:“對于我,形式從來就不是什么抽象的東西,它永遠是象征著某種事物的符號。它總會是一個人,或一只鳥,或者別的什么東西。對于我來講,繪畫絕不是為形式而形式。”正是帶著這樣的意念,米羅的繪畫作品中總是在變幻的形式背后蘊藏著豐富的內容。其中,既有早年的那種對家鄉生活的回憶,也有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對各種經歷的感懷。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米羅為此創作了《變身》(1936年),以藝術的方式描繪了戰亂中茍延殘喘的人們。因為戰爭的擾亂,米羅對難得平靜的日常生活更加珍惜,他斷斷續續地堅持創作,并在上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了著名的23件《星座系列》,畫面上有多種多樣的人物和動物形象,這些由抽象形體和交叉在一起的各種曲線組成的形象,可以說是米羅藝術創作的又一個高峰。這批作品于1945年2月在紐約公開展出的時候備受注目,被評論界譽為“為美國吹來了一股新鮮空氣”。 據統計,米羅的一生大約創作了2000件油畫、500件雕刻、400件陶器、5000件素描和拼貼、3500件以上版畫作品。這些作品,除了散見于世界各地的重要美術館和博物館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作品收藏在位于巴塞羅那的米羅美術館。米羅和他的同鄉畢加索(1881—1973年)、達利(1904—1989年)一樣受到世界的尊敬,被稱為20世紀西班牙籍的三位藝術大師。米羅的藝術想象力一直保持到晚年,作于1983年5月5日的《天地創造》,如同他盛年期的作品那樣,在流暢回環的曲線和各種出人意表的抽象形態中,給讀者帶來詩歌般的體驗。也正是這年的12月25日,米羅在他的工作室與世長辭,終年90歲。(所配圖片均為米羅作品)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