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3部傳世古籍納入特別保護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5日 09:15 北京日報
首批《國家珍貴古籍保護名錄》日前由文化部發布,正在中國古籍保護網上進行公示。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專家稱,《名錄》的建立,標志著自清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以來的新中國第一次古籍普查已經啟動,規模超過了以往歷次。此外,《名錄》還在歷史上第一次將少數民族文字古籍收錄其中。 據了解,《名錄》共收錄珍貴古籍2383部。同時發布和公示的還有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推薦名單。兩個推薦名單的公示期是7天,如無異議,正式名單預計在本月底公布。 -普查規模歷史之最 所謂古籍,是指書寫或印刷于1912年,也就是在清朝滅亡之前的書籍。 文以載道。從甲骨文、鐘鼎文到簡帛再到紙張,文字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古籍家底究竟多少?很難說得清。目前,古籍主要散存在圖書館或私人手中,具體數量無法統計;同時,古籍保存條件惡劣,導致古籍老化、破損嚴重;一些走私行為則導致大量古籍流失海外。 有數字顯示,全國公用圖書館系統大概有3000萬冊古籍,但主管此次《名錄》發布的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圖書館處一位負責人表示,這個數字“只能說是不完全統計”。 首批《國家珍貴古籍保護名錄》的編制,可以說是我國摸清古籍家底兒的一個初步成果。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古籍組專家陳先行是自始至終參加《名錄》評審的全國6名專家之一,他說,與建立《名錄》同時啟動的是清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以來的第一次全國古籍普查,其規模超過以往任何朝代。 專家介紹,這次全國古籍普查范圍包括我國境內的國家圖書館、各公共圖書館、文博單位圖書館(藏書樓)、高等院校圖書館、科研單位圖書館、宗教單位圖書館(藏經閣)等;個人或私人收藏機構,也可以納入普查范圍。另外,專家透露,在今后在資金允許的前提下,會開展海外古籍調查工作,盡可能全面掌握中文古籍的存世數量和生存狀況。 查閱首批《名錄》可以發現,共有2383部古籍入選《名錄》,其中簡帛117種、敦煌文書72件、古籍2010部、碑帖73部、少數民族語文古籍111部。 而這只是浩如煙海的中國古籍之一小部分。據介紹,此次全國古籍普查從2007年開始,預計將用3年到5年的時間,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全面了解各級圖書館、博物館等單位及民間所藏古籍情況,最終目標是編纂《中華古籍目錄》。 -一批“鎮館之寶”現身 按照古籍定級標準,古籍共分四級,三級以上可稱善本,此次珍貴古籍名錄的入選標準則要求在二級以上,入選古籍可謂是“善本中的善本”。在全國各圖書館、博物館此次登記申報的古籍中,更有一大批“鎮館之寶”級的古籍、孤本出現在人們視野中。 存于南京圖書館的《樂府新編陽春白雪》是元代刻印的散曲集,堪稱“元代文學的靈魂”,目前全國僅此一部。該書原藏于明末清初學者錢謙益的藏書閣“絳云樓”,書上不僅有錢謙益的印章,還有他的小妾、“秦淮八艷”之一的柳如是的彩色畫像,柳如是還曾為該書校對。“絳云樓”后來毀于大火,但這本書卻奇跡般地散落民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