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10:24 新浪論壇
明,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行書,移為紙卷奉,作于崇禎元年(1628年)縱26厘米,橫334厘米,書于戊辰崇禎元年(1628),是董其昌晚年的代表書作,充分體現了他的書風特點,遼寧省博物館藏。 董其昌(1555—1636),字思白,號玄宰,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太保,謚文敏。畫風顯著,為『華亭派』之首領,并精鑒賞,富收藏,書畫理論的著作亦非常豐富。 據董其昌回憶說:『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書拙置第二,自是發奮臨池矣。』從中可以看到其學書的動機并非出于天性或是對藝術的追求,而是為了科舉的需要。『初師顏平原《多寶塔移,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仿《黃庭經》及《宣示表》、《命表》、《還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乃于書家之神理,實未有入處,徒守格轍耳。比游嘉興,得盡觀項子京家藏真跡,又見右軍《豹奴帖》于金陵,方悟從前妄自標許,自此漸有小得。』這種博采眾長,融合變化,為己所用的做法似乎對于我們學習書法有著重要的啟迪意義。從中也可以看出董其昌作為杰出的藝術家的獨特個性,既敢比于古人,又能自我剖析,不斷進步。董其昌為書作畫都以生拙取勝,其筆畫圓勁秀逸,平淡古樸。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喜用潤墨和淡墨,從而營造出一種寧靜、俊逸、簡遠的氛圍,頗有所謂『禪機』。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