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塊推薦:金陵畫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8日 05:47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新金陵畫派30指數
推薦理由:明末清初的“金陵畫派”以龔賢為首。據畫史載,一般公認者有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謝蓀、胡慥、陳卓等人。其中,龔賢作品近年來在國內市場價已逾千萬元,2005年在上海朵云軒,從國外回流的龔賢作品被藏家400萬元購得。2006年年初,在北京的拍賣會上龔賢的作品競價過千萬元。 “金陵畫派”近現代代表人物傅抱石、陳之佛以及“金陵四家”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的畫作市場從整體來看,基礎堅固,可長期持有并介入;代表人物傅抱石作品早在80年代后進入海外拍賣市場。1984年2月,《唐人詩意圖》冊頁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60萬港元成交,創當時新高;2006年北京嘉信拍賣,傅抱石的《雨花臺頌》以3700萬元成交價創個人記錄,2007年北京永樂秋拍,《蘭亭修禊圖》手卷以2016萬元成交,繼續保持了其作品在近現代中國名家字畫交易中的領漲勢頭。 “金陵畫派”新生力量主要有喻繼高、傅二石、華拓、言恭達、盧星堂、賀成、范揚、常進、徐樂樂等,市場還處于考驗期,市場價值和地位還有待成型。根據雅昌藝術網顯示,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喻繼高作品上拍總數為76件,成交率高達83.33%,總成交額為894.4 萬元人民幣,作品價格從千元一平尺上升到現在的五萬一平尺,還有較大升值空間。在對“金陵畫派”新生力量的收藏投資時,考慮到當代國畫市場上的泡沫問題,首先應時時關注它的最新行情,適當時機可介入持有。 縱觀中國畫發展的歷史,從六朝至當下,有人粗略地統計了一下,江蘇的名家與大家在全國畫壇占有三分之二之多;如果從晉人顧愷之、梁時人張僧繇創“疏、密”二體算來,在一千六百余年中國畫的發展之中,江蘇彪炳青史的大家與名家絡繹不絕;南唐有董源、巨然,(世稱“董巨”)其淡墨輕嵐的山水風貌,開“一片江南也”。(《畫史》米芾評價)宋代的米芾、米友仁父子(米氏因長期居住在江蘇的鎮江地區),而創氤氳濃郁的“米家點法”,遂成一派。還有元“四家”中的黃大癡、倪云林,以簡遠逸萬之筆法作淺絳山水,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明朝時,“吳門”俊杰,如日中天,聲勢鼎盛,沈周、文徵明是為畫壇的翹楚人物。沈畫,闊大雄渾,晚年更見簡約,“畫格率出詩意”;文畫,粗細相兼,但都得“清潤自然之致”。是時,還有那位“南北宗論”的倡導者,香光居士董玄宰,他闡述的審美準則對后世中國畫藝術思想發展導向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這一理念的影響仍將繼續下去。 清初,江南的“四王”,即王時敏、王鑒、王石谷、王原祁,他們的畫風在全國被推為“正統”,其勢力之大,影響之深、之廣,占據了畫壇三百年之久。傳統筆墨功夫,在他們手中被發展到了極致。在這期間,畫壇另一股力量已經在金陵生發,那就是龔賢與一幫“遺世”畫家的整合,為“金陵畫派”(有稱“金陵八家”,筆者以為,稱“派”更有概括性)的開宗立派奠定了思想基礎(這實為“金陵畫派”的濫觴期)。“金陵畫派”是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支畫派。與此同時,還有一位客居江蘇地域(金陵、揚州等地)的“自我派”代表畫家——苦瓜和尚石濤,他的創作打破“常法”,以恣縱、奔放之筆,挺然而出,破百年沉寂、復古、陳陳相因的沉悶畫壇,開一代先河。 清中葉之后的“揚州八怪”,與晚清之際開埠上海的“滬上海派”集群,至民國初年在南京與上海之間穿梭往來的各類畫壇高手,他們無不對江蘇地域,尤其是金陵畫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要提的是“中西融合”的徐悲鴻的創作思想,對“新金陵畫派”也有深刻的影響。在徐悲鴻“寫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影響與提倡下,解放以后的中國畫其創作方法幾乎是一邊倒的傾向。受其影響,一股新的力量正在生成,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人的凸現,預示著江蘇“新金陵畫派”一個“新”派的誕生。 “新金陵畫派”的稱謂,是相對于明末清初的“金陵畫派”而言的。習慣上有人謂“金陵八家”(實不止八人,有十余人之多)。“金陵畫派”是明末清初(崇禎至康熙年間)重要的流派,他們都居住在金陵,隱居不仕,他們都富有民族文化意識,以書畫為生,常聚在一起以詩酒自娛。在人生信念與藝術信念上有共同的精神傾向與藝術追求,他們在創作上以古人的“師造師”為宗旨,在創作實踐上多取材于金陵與江淮周邊的真山實景,而形成了創作審美理念相近或相類的風貌,遂成畫派。其中,當推龔賢為首,有論者謂其開“金陵畫派”也。據畫史載,一般公認者有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謝蓀、胡慥、陳卓等人。對“八家”的收錄,歷來都有出入,但大體上還是以這幾人為主(關于這一問題,此文暫不論及)。 在“金陵畫派”中龔賢(1618-1689年)最為著名,在明末清初畫壇流行渴筆皴擦的逸筆氛圍中,他在畫法上追董源、巨然,善用積墨,沉郁深厚,濃密非凡,點染繁重,以“黑面孔”不同凡響突兀而出。龔賢是“金陵畫派”的開派人物,他在繪畫理論、創作和教育上卓然成家,其學術地位自有一套理論支撐(著有《畫訣》),近年來他的作品在國內市場價已逾千萬元,2005年在上海朵云軒,從國外回流的龔賢作品被藏家以400萬元購得。2006年年初,在北京的拍賣會上,龔賢的作品被藏家競價過千萬元。上世紀初,日本人偏愛他的藝術,來國內大量收走了他的作品。美國人也在1982年為其作品舉行過畫展。 新中國成立后,以傅抱石、亞明為首的領導者,開創了當時全國影響最大的一支畫派,那就是“新金陵畫派”的創立。傅抱石無疑是“新金陵畫派的龍首”。 傅抱石(1904-1965年),江西新喻縣人,他的藝術成就一生中經歷了三次大的發展變化;一是早年師法古人,后留學日本為之一變;二是入蜀后,懷抱大自然,金剛坡下一變;三是新中國成立后,率江蘇省國畫院畫家二萬三千里旅行寫生團,歸來后又一變。這最后一變,成為傅抱石晚年畫風的定勢。傅抱石在美術史上的貢獻就是把“舊筆墨”切入到新時代的面貌中去;“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他倡導的“筆墨當隨時代”的創作理念,在他與關山月合作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中得到了印證,也為他贏得了身后名。因此,他也是近世價位最高的一位畫家,他是近代畫家中第一個突破千萬大關畫家之一。近二十余年來他的畫一路飆升:《唐人詩意》1984年蘇富比拍賣,160萬港幣成交。《麗人行》1996年嘉德秋拍,1078萬元人民幣成交。《雨花臺頌》2006年嘉信拍賣,以3700萬元成交,創其最高位。傅抱石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座巨峰,他的畫市場價位直接影響著中國書畫市場的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