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軒春拍中國油畫首次借鑒近現代書畫地域文化征集與分類方式
7月8日、9日兩天,上海朵云軒拍賣公司的2006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舉槌開拍,在本次的中國油畫專場上,朵云軒率先提出了中國當代油畫的“地域板塊”概念,一時新鮮但也有非議。冷靜的心理在中國當下的藝術品投資市場中無疑十分重要,作為區域引導性拍賣行代表,上海朵云軒此番操作會有多大影響呢?
朵云軒采用地域分類希冀冷靜市場
上海朵云軒拍賣公司油畫主管李詩文介紹,這次油畫專場他們共推出拍品178件,朵云軒此次沒有追隨近來市場已經形成的寫實油畫和當代藝術這兩大熱點,率先采用地域文化特征來分類,分為現代海派油畫、江南油畫、西南川渝油畫、中原油畫、東北油畫等幾大板塊。
李詩文介紹說,從今年5月份北京中國嘉德以及之后上海地區的拍賣行情來看,中國油畫整體開始有疲軟的勢頭,市場有往下走的趨勢。此時將他提出多年的“地域性”
概念在作品收集中有意地體現出來,以地域特征作為作品品質判斷的重要依據,可以建立一個對整個中國油畫市場關注的新視角。
李詩文認為,當前文化市場上功利性的運作力量依然強大,“整個藝術品市場缺乏一種文化的整體的眼光,市場冷靜下來未必不是件好事。”
同業“不科學”但利于地域買家
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宣傳出版經理梅立崗則認為,此番讓中國油畫來模仿中國近現代書畫的分類并不科學,中國近現代書畫的形成歷史中地域特征明顯,但是中國油畫本身是西學東漸的過程,早期的創作更是如此,即使在當前各地區的發展當中,學院派的學習和發展也脫離了地域特色,且不斷涌現的新生代以及標新立異的作品,并未因地域而形成穩定的風格。
梅立崗同時表示,其實拍賣公司將一個地區的創作者以及作品進行歸納,以此種整體推出的方式,可以對該地區的買家進行更大程度上的吸引。這一說法似乎在上海朵云軒拍賣公司油畫主管李詩文的舉例中得到證明,“從目前的拍賣結果來看,有地域分類的作品很受青睞,比如說山東的藏家就更為關注體現山東地區的切身生活的作品。”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鳳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中國目前有4000多家拍賣行、拍賣公司,但是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如何使中國拍賣行業整體再上一層樓,就必須要求這些拍賣公司突破當前盲從的局面,去挖掘新標的,形成專業特色風格。
本報記者胡紅偉
■畫以地分
當下中國油畫海派川派亮眼
早期海派油畫在中國油畫史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上海作為中國油畫的淵源之地,在油畫創作、發展以及近幾年拍賣市場中的影響都非同一般。海派作品在江浙一帶一直享有極高的市場待遇,尤其在2005年陳逸飛油畫的帶動下勢頭不小。早期海派油畫板塊從前輩的劉海粟、謝稚柳、陸儼少、程十發等,到當代以陳鈞德、陳逸飛、陳丹青、陳文驥為代表的“海上四陳”以及邱瑞敏、周長江、俞曉夫等畫家的作品都在當前市場上受到關注。
在北京與上海兩大油畫文化創作與交易中心之外,四川地區的油畫創作也是一個亮點,以羅中立、周春芽、何多苓、程叢林為代表的西南川渝油畫特色鮮明,且以四川美院、成都美院等為代表的新銳學院派勢力的興起使得“四川畫派”市場板塊漲勢漸蓄,值得收藏者和投資者關注。
在今年春拍中,北京翰海在油畫雕塑專場中重點推出了四川畫派板塊,共推出了20多位畫家的43件作品,成交41件,成交總額達1400多萬元,占油畫雕塑專場成交總額的14%以上,可見其良好的市場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