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泠印社首屆大型藝術品拍賣會在杭州舉行,創下了多項國內藝術品拍賣紀錄:1.96億元人民幣(包含傭金)的首拍總成交額和95.17%的首拍成交率;參拍人數最多,達1200人;拍賣作品圖錄發行量最大,達5000套以上。其中,剛謝世的啟功先生于1942年創作的《高巖古寺圖》以660萬元的高價成交,一舉創下啟老單件作品拍賣最高記錄,再次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炒書畫”正成為浙江幫繼“炒股、炒房、炒煤”之后的又一個投資熱點。而且,不斷上演的暴富神話正在吸引不少新增資金介入。
一位杭州某拍賣公司的老總表示:“今年初我們到溫州一個民營企業老板家里收集拍品,結果令我們大吃一驚。這位老板花了一個多億,從各地拍賣市場收羅了一些字畫,可是我們幾位專家一看,其中90%是假的。”經過調查發現,藝術品市場遠比一般投資者想象的復雜,稍一不慎,就可能遭受慘重損失。但是如果操作得法,投資回報率也會不低。
年投資回報率超過20%
在中貿圣佳拍賣會上,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陳洪綬的《花鳥冊頁》拍出了2860萬元的價格,而在5年前北京翰海的拍賣會中,這幅作品的成交價僅為209萬元。五年十倍的收益率雖然不是每幅作品都能達到的,但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去年以來,持續升溫的書畫拍賣市場讓不少涉水其中的投資者嘗到了甜頭。
據一位不到10萬起家、短短幾年增值到40萬身家的業內人士介紹,像近代著名的海派畫家唐云畫的一幅43開立軸,在去年上半年價格還只是5萬元,今年初就已經漲到了15萬元左右。而被稱為“海上花鳥四大名旦”之一的陸抑非,其43開的牡丹畫作,去年初還只是5萬多,現在卻已經漲到12萬—13萬了。
這位人士表示,“像現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是假貨,一年20%—30%的回報率肯定有,50%—60%的回報也很正常。”
稍一不慎可能血本無歸
跟炒股一樣,高回報率的另一面是高風險。實際上,這幾年有不少投資者在這方面栽了不小的跟頭。
中國美院一位畫家兼教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去年有個朋友花了1萬元,從上海拍了幅畫回來,請我們圈內幾個朋友看了看,大家一致判定是贗品,這位朋友沒辦法,只好咬牙當‘假貨’以2000元賣掉,虧了8000多元。”
對于行業里的不良現象,拍賣公司老總深惡痛絕:“現在收藏市場很亂,假貨太多。像潘天壽的作品,存世的大概有9000幅,其中2/3收藏在各個博物館里,肯定不會拿出來拍賣,流傳在民間的不會超過3000幅,可是贗品起碼有6000幅。”
天都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