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嶺南畫派藝術生成基礎看其作品的收藏價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5日 20:13 《藝術市場》 | |||||||||
文/王 堅 嶺南畫派產生于時代與環境的影響。嶺南的都會廣州,很早就是近代化的商業城市。經濟、文化甚至宗教等諸方面很活躍。早在18世紀,廣州就出現了本地畫師師徒作坊式的外銷畫店,經銷以寫實與講究色彩明暗為特點的仿西洋水彩畫甚至油畫。清嘉慶至同治年間,廣州城隍廟一帶,街頭出現了以賣畫為職業的民間畫家蘇六朋(1791-1862)。他以歷史典故、
從嶺南畫派的歷史傳承中細加追尋,可以看到該派的兩大淵源:一是中國傳統繪畫,二是東洋和西洋的美術。高劍父與陳樹人的畫風基本上是傳統的沒骨寫生花鳥的路子,由寫生、沒骨法、賦色、講究韻致到撞水撞粉的發展,都凝結著我國繪畫傳統中的精華。由于中國畫寫生注重寫實造型,是以形寫神,因而在另一個淵源上,自然也融匯了東、西洋美術中寫實的風格。如果沒有嶺南畫派創始人歷史性東渡日本,學習日本繪畫以及西洋繪畫,也許中國的現代繪畫史上就沒有嶺南畫派的一頁。 在藝術品收藏熱的當代,如果用通常文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研價值這三大價值來判斷,嶺南畫派那些反映現實生活、時代氣息濃厚的作品(尤其是嶺南畫派創立初期,即20世紀20至30年代的作品),在帶有該派濃厚特色的同時,往往還具有相當高的思想性含量。比如高劍父的《東戰場的烈焰》(原題《淞滬浩劫》,廣州藝術博物院藏),該作品是高劍父對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之役,東方圖書館被日軍炸成廢墟的遺址的寫生,有易大廠題“劫有余灰骨未寒,血余淞滬使心酸,高翁沉痛為民寫,勿作咸陽一炬看”。描繪的是一幅飽含著畫家民族激憤之情的慘痛圖景。該畫作在高劍父畫作中關注現實,有強烈的情感和思想投射,寫生兼創作、寫實與夸張為一體。因此,他的收藏價值當然要比思想性含量不高的傳統式山水畫與花鳥畫一類題材大得多。我認為,時代性強的作品,往往要比時代性弱的傳統題材作品有更大的收藏價值。 (作者單位 廣州藝術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