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現代畫壇四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20:33 《藝術市場》 | ||||||||
文/蕭 平 近些年來,在江蘇書畫收藏圈中,談論最多的是畫壇“四家”。“四家”指以山水畫為主體的錢松、亞明、宋文治、魏紫熙四人,是后傅抱石時代的說法,因為傅先生早于“文革”前的1965年就去世了,以他為首創立的“新金陵畫派”是經錢、亞、宋、魏“四家”鞏固、發展,推延到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甚至21世紀初的。
傅抱石先生與“四家”,都是江蘇省國畫院的創建者和元老,他們共同經歷了舉世矚目的二萬三千里旅行寫生的實踐,他們的作品都是在《山河新貌》畫展中開始受到畫壇的關注,從而成為中國山水畫推陳出新的模范。 “四家”的共性,就是“新金陵畫派”的特征,就是“筆墨當隨時代”,就是江南氣韻的秀和潤。然而,他們又各具個性,錢的蒼渾、亞的靈變、宋的清雋、魏的樸厚,無不鮮明地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 錢松(1899-1985)江蘇宜興人,久居無錫和南京。其藝術風貌與代表作《常熟田》、《老龍頭》已有另文介紹。《太湖壯觀》是他84歲寫贈孫大光同志的佳作,前景作老松四株支撐著幅面,遠景作太湖之俯瞰,渺渺煙波,片片帆影,三萬六千頃太湖盡在眼底!作者巧用實與虛、近與遠的對比,凸顯了壯觀的主題,可見84歲老者敏思依舊。《肇慶星湖》(見本刊上期)亦是先生晚年所作,表現手法與前圖相近。 亞明(1924-2002)安徽合肥人,久居南京、蘇州。他是“四家”中年紀最輕的,也是作品變化最多的一人,這與他“貧童戰士織畫家”的生活經歷有關。此次拍品中,1977年贈王人美女士《江南春》、1980年作《石濤黃山詩意》,皆其率意潑墨之作,前者寫江南3月,茫茫山湖間一片輕云般緋紅的梅花,透著誘人的春意;后者作煙雨黃山,淋漓痛快,真有“縱是王維稱畫手,清奇難向筆頭分”的豪情。《明月松間照》(見本刊上期)一圖,寫王維名句,蒼松聳立,清泉流淌,其境已妙,再加上朦朧的月色,是何等的幽雅啊!高士會于此,話聲、泉聲、松風聲,似能隱隱傳出,令人不敢作高聲語,更是妙中之妙了。《四季山水屏》為亞明晚歲居太湖東山的作品,春梅飄香,夏木垂蔭,秋葉絢爛,冬雪皎潔,江南之秀色,盡在圖畫中了。《西園雅集》,是畫家的巨作,圖中作人物29個,神態各異,陪襯以奇石花木。筆調巧中寓拙,含有沈周簡樸的神韻,是亞明先生后期的本色風貌。 宋文治(1919-1999)生于“婁東畫派”發源地太倉,具有典型的吳人性格,其清麗的畫風,也最有江南風韻。《太湖春色》,作于20世紀70年代,隱隱青山,渺渺春水,柳綠桃紅,船駛鳥翔,這是水鄉江南時時可見之境,又是最具特色的景物風情,筆致的清勁和色澤的娟麗,多少帶有其師吳湖帆的意味,也是吳人審美情趣的表露,《蜀江云》是畫家晚年之作,小畫而具大氣象,滿紙蒼翠,滿紙煙霧,仍不失其清雋的本色。《泰山南天門》和《華岳雄姿》分別作于1972年和1977年,東岳、西岳,一取其穩壯,一取其雄奇,筆墨皴擦中帶有斧劈痕,鋒芒銳健,氣象蒼茫。 魏紫熙(1915-2002)河南人而久居南京,他的畫一如其人,總是脫不了中原的樸厚氣質。《山水有清音》一圖,作于1985年,大筆飽墨,極具中原雄風,是他的本色作品。1979年所寫《秋山泉韻》,與前圖多有合處,前景粗壯的筆劃,飽含著雄厚的力度,與淡淡的流泉、輕煙相對照,便生出了詩的情調和韻律。《飛流噴薄落大荒》是畫家晚歲病中之作,濃墨朱點,燦爛耀目,反映了作者不甘衰老的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