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收藏一類新聞 > 正文
 

生肖文化引領國人投資情結 狗郵票投資前景不明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5日 07:21 《私人理財》

  本稿件系《私人理財》雜志授權新浪理財獨家門戶網站發布。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有著郵市“風向標”之稱的1980年金猴揚起了風帆,該套郵票單枚創下了2000多元的歷史最高價,目前,這版面值6.4元猴郵票賣出價達13.6元。2萬倍的升幅成為世界郵票史上的投資神話。正因為金猴的神話崛起,自然就成為郵票市場的熱門話題,以及引起了“生肖
情結”的熱門話題。在有金猴郵票先例的情況下,2006年發行的狗生肖郵票的投資前景又會怎樣呢?

  文/本刊記者 羅瑜

  生肖文化是中華民族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雖然近幾年來郵市并不景氣,但每年的生肖郵票卻都深受集郵愛好者的青睞,而且這種現象會一直延續下去,而不像某種特定題材,一旦題材結束,市場對其關注度就會消失,因此,生肖郵票很受歡迎。此外,生肖郵票還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資價值,它有著獨特的中華文化內涵。加上1980年發行的第一輪猴子生肖郵票創造了如此高的收益率,自然對投資客具有誘惑力。

  狗年生肖票火爆發行

  生肖郵票是年終最為矚目的品種之一,每年春季資金都會竭力運作,是絕大多數投資者參與操作的最主要品種。

  2006年的生肖郵票“五彩犬”身披小紅襖、手捧彩球,濃烈的色彩運用使得整枚郵票帶著喜慶祥和的氣氛,本身就很惹人注目。此外,為振興郵市,國家郵政部門采取了2006年新郵預訂實行“實名制”,新郵上市只售6個月,發行期結束后,郵政營業窗口和集郵公司同時停止銷售,所有零售窗口沒有銷售完的新郵全部由國家郵政局統一回收,清點封存,集中銷毀后再向社會公布實際發行量。因此,至今《狗》票的發行數量仍然是個謎。

  今年郵政部門保證,所有郵票都是一次印刷完成,絕非看郵票行情再決定發行量。一旦集郵門市零售部分賣完,就不會再出票,紀念郵票本來數量就有限,再加上這些措施,不少郵迷們想抓住這次機會,進行了瘋狂的搶購。

  1月5日,“丙戌狗”大版張的開市價65元,小版張25元,小本票9.5元。此前,“丙戌狗”生肖郵票“期貨價”一升再升,其大版張的“期貨價”從50多元漲到1月3日的60元,1月4日又叫出了80元的“天價”,面值4.8元的小版張“期貨價”也開出了26元的高價。

  面對2006年第三輪狗郵票一面市就如此高的漲幅,是“虛火”還是“旺火”?不少人看不清市場前景。廣天藏品有限公司戴志軍副經理建議收藏者:雖然狗郵票在開市之初會呈現上升趨勢,但這個幅度不會很大,不可能達到猴郵票那樣的神話。但對于以后的趨勢還有待觀察,畢竟狗郵票的發行量還是一個未知數。但對于想收集一系列生肖郵票者來說,未來的收藏價值前景不容忽視。按以往的規律,每年年初發行的生肖郵票,一般都會在當年4月份左右出現一次明顯的上漲行情。

  生肖郵票投資技巧

  發行量、存世量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發行量決定了它的價值,對少額發行的生肖郵票自然身價不斷上漲。因此,應選擇發行量、存世量少的生肖郵票。生肖郵票發行至今,已有三輪,并不是每一種都值得投資,其中發行量最高的一種達到2.5億份,顯然沒有投資價值。1980年首發的猴郵票發得量只有500萬份,而現存的又遠遠低于這一數量,十分珍貴,所以它當之無愧成了生肖郵票的“老大”。除了庚申猴外,第一輪中的雞存世量也不多,目前的市場價為2000元。1995年發行的第二輪“豬”票,市場上成交價格只有面值的一半左右,根本原因是發行量特大,超過一億枚。而2004年的《猴》和2005年的《雞》的發行量都是5200萬枚,為同年其他紀念、特種郵票發行量的5倍左右,漲勢不大明顯。

  設計品相

  生肖郵票還是一種藝術欣賞品。選擇設計精美、具有個性的生肖郵票,是關注文化內涵收藏者首要考慮的。1980年我國發行的第一輪生肖郵票的第1枚庚申猴票,為雕刻版,設計者邵柏林,原畫作者為著名畫家黃永玉,很多欣賞藝術品位的人,喜愛黃永玉先生的潑墨手法;寥寥數筆,就勾畫出猴頭的特征、神韻,經過郵票雕刻家的精雕細刻,質感極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第一輪中的老鼠郵票就是成功之作。在

十二生肖中老鼠、蛇、龍這三種動物是最難把握的,而
漫畫
家詹同用漫畫的手法設計的這款老鼠卻很有特色,人見人愛,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收藏投資價值。而第二輪的生肖郵票以民間工藝品形象和文字書法形象為主圖,在造型和內涵上缺乏創新,投資價值自然降低。

 [1] [2] [下一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