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說起鄭裕彤,許多人會把他和“周大福珠寶”聯系起來,我們就從家喻戶曉的“周大福”說起。
文/本刊記者 金辰
鄭裕彤,香港富豪中排名第三,個人身價達30億美元。擁有諸多殊榮和龐大資產的他,出生在廣東一個貧寒的家庭。幼時,一家人靠父親開小店糊口。13歲那年,由于日本軍侵犯廣州,無奈之下父親將鄭裕彤送往澳門摯友周至元家中。
大金鋪的小伙計
周至元開了家金店,并安排他在其開的“周大福”金鋪當個小伙計。店里的小伙計都是從雜役做起,每天早起把里里外外的清潔工作做完,他再和后來的大伙計們一起開店門做生意。盡管十分忙碌辛苦,但他對待工作老實勤懇每天如是。
鄭裕彤聰明勤奮、為人誠實,入店后不久便逐漸被周至元所賞識。在一次與人偶爾交談的過程中,他看到了一個兌換港幣的商機,并牢牢抓住此機會,給擁有穩定生意的店鋪開創了另一項新生意,比別家金鋪多了一比可觀的收入。他還經常利用上下班的時間去“看鋪”,將自家和別家的金鋪作比較,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店鋪生意是越做越好。
不光是因為鄭裕彤聰明,更是因為其誠實、勤奮的為人,周至元不僅放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也放心把自己的事業交給他,至此以后鄭裕彤全權打理金鋪的生意,他用自己的為人品格獲得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桶金”,并為家族賺得更多的財富。
首創高金
只有學會如何辨識和作好充足的準備并擁有獨到的眼光,才能應對這個充滿無限機遇和挑戰的商市。
1946年,鄭裕彤在香港設立了“周大福分行”。他延續之前“看鋪”的經驗,集各家之所長用于分行的經營,生意十分興隆。但他并不滿足,永遠走在商業的最前沿,在不斷創新中前進圖謀發展。他一改原有公司資本結構模式,組建了香港金飾珠寶業最早的有限公司機構——“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
當時市面上的黃金成色都是九九金,各家金鋪也都在為九九金大打價格戰,而鄭裕彤率先開創了金品制造的新工藝,首創四九足金,領導了消費領域的新潮流,既給周大福帶來豐厚的盈利,也為其帶來了良好的信譽。
鉆石之路
享有“珠寶大王”之稱的鄭裕彤具有超強駕馭市場的能力,這不僅指他的在金飾方面的生意,在之后進入的鉆石業更是如此。鄭裕彤對國際珠寶飾品的流行趨勢關注倍加。他發現在西方,有身份的上層女士大多喜歡佩戴鉆石,對黃金飾品的關注度則不高,于是他開始把目標延伸到鉆石。
國際上規定,持有De Beers(戴比爾斯)牌照,才能批購鉆石。面對全世界也不過只有500張的De Beers牌照,在別人都在苦苦求于怎樣才能申請到牌照時,鄭裕彤則與這些商家的想法不同,他的思維方式超前于他們,決定在南非買下一間持有De Beers牌照的公司,這樣就直接擁有了此牌照。到了70年代,鄭裕彤已成為香港最大的鉆石進口商,每年的鉆石入口量約占全港的30%。
從鄭裕彤的漫漫商途中不難看出,要創業,光靠幸運和聰明那是遠遠不夠的,幸運碰上一兩次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永遠被眷顧。你一定要付出永恒的‘勤’與‘誠’,這才是成功的真諦。秉承著“心誠體勤”的人生原則,順市興業、逆市穩業,危中尋機,下一個機會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