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周宜壺將以2000萬底價拍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5日 17:37 南京晨報 | |||||||||
作者:韓紅林 數百年前,一對西周中期所鑄造的青銅禮器“周宜壺”入藏清朝皇宮。但經過清末的連年戰亂,兩件“國寶”級文物流出皇宮,其中一件至今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而另外一件則在輾轉流離中,被賣到國外。今年,上海崇源藝術品拍賣公司征集到這件流失海外多年的“周宜壺”,預計以2000萬的拍賣底價在本月正式拍賣。昨天,這件“國寶”級文物來到
“周宜壺”底價2000萬人民幣 崇源公司總經理季崇建告訴記者,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周宜壺有器沒蓋,在該器內有二十多字的銘文,文曰:“周宜作公己尊壺,其用享于宗,其孫孫子子萬年永寶用。”這段銘文的意思是說“周宜”為其先人“公己”鑄造此祭器禮壺,用以陳列于宗廟之中,并祈子孫萬年寶用。此次上拍的這件周宜壺和臺北故宮內藏的一件原為“孿生兄弟”,器形銘文均同,而且器、蓋均完整。該器從清宮散出以后,曾經大收藏家丁彥臣、劉體智收藏,解放前則被賣到美國,崇源公司通過一位美籍華人征集到了這件珍貴文物。據悉,這位美籍華人曾跑到臺灣故宮,好不容易做通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才讓兩只失散了近百年的周宜壺“兄弟”拍了一張“合家歡”!拔覀冞@次給它定的拍賣底價是2000萬元人民幣,合計約250萬美元,相比國際上的青銅器價格,還是很便宜的。”季崇建說。 解放前出土的青銅器才能上拍 三代(夏商周)青銅器作為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一棵奇葩,在歷朝歷代都備受重視。新中國成立后,對青銅器的管理更是嚴格,為了避免解放后被盜出土的青銅器(包括走私出國的)在國內被公開交易,滋長盛行的盜墓之風,青銅器上國內的拍賣會,必須符合相當嚴格的條件。季崇建告訴記者,對于海外回流的青銅器,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拍賣公司必須提交足夠的證據說明,要拍賣的青銅器乃是1949年以前出土,才可以上拍賣公司拍賣。既然這件周宜壺是解放前流出國的“國寶”級文物,所有權還在私人手中,如果國內沒人接手,還將繼續流往國外。 目前三代銅器的價格太低 一位民國期間在北京琉璃廠謀生多年的老先生介紹說,在清末至解放前,古玩中以青銅器最值錢。那時候,收藏家、古董商講究三代(夏商周)青銅器。發大財的古董商都是以“吃金石”居多,一件周代銅鼎可換一堆康雍乾官窯瓷盤碗罐等器。相比鑒別明清官窯瓷器,鑒別三代青銅器的難度要大很多。它的入門門檻很高,必須先懂中國古代史,識金文、紋飾、造型、銹色和名稱,還要了解歷代仿制三代銅器的歷史演變和鑄造特點。此外,要真正學會鑒別,更要見多識廣,拿真偽反復比較研究,長期積累經驗,才能練出好眼力。 據稱,如今的內地拍賣市場上,一只料器鼻煙壺的價格往往都要高于一件周代青銅爵杯。很多有錢人不知古代史,看了青銅器覺得笨重,名稱都叫不上來,紋飾、銘文也看不懂,深學又太麻煩,銹色看著也不漂亮,所以就沒興趣。于是,購買青銅器者少,買清代官窯瓷器的人多了,不同的供求關系讓兩者的價格產生了很大變化。不過無論是歷史價值還是文化藝術價值,青銅器都要比明清官窯瓷器高得多,所以三代青銅器的價格必將有一天會與其實際價值相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