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幣收藏:方圓之間見證歷史(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14:19 深圳特區(qū)報
4、造假嚴重投資有風險 錢幣收藏市場較往年活躍,但有不少初入門的藏友感嘆,近年來古錢幣市場贗品不少,稍不留神就很容易上當受騙。古錢幣收藏熱潮方興未艾,而古錢幣投資的風險也是非同一般的。首先,古錢幣的形制、種類繁多,一般人很難全面掌握。我國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貨幣形制成百上千,如果按版本算更是上萬,對于這么多的形制和版本,任何人也很難做到一覽無余,更不可能完全掌握。所以,投資者涉足這一收藏領(lǐng)域,除了要下大工夫?qū)W習之外,最好先從某一時期的錢幣開始著手,這樣涉及的錢幣種類少,好把握一點。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全面出擊。 其次,古錢幣因形制簡單,鑄造容易,從近代開始就有人從事造假,最主要的有翻砂鑄造法和舊錢改制法。前者是以真錢做模型,然后翻砂鑄造,此類假幣與真幣相比除直徑略小外,形制和文字都基本相同,外觀上較難分辨。后者相對價格便宜但錢體厚重的古錢幣采取挖補、刻鑿的方法拼合粘貼成珍稀古錢幣品種,這類假幣因是古錢幣偽造的,故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古錢幣的收藏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識別能力。 古錢幣的識別一般是從材質(zhì)、加工特征、銹色和文字等方面著手。從材質(zhì)上講,古代的冶煉技術(shù)不如現(xiàn)代,不同時期的銅材質(zhì)量其金屬成分的含量就不同,因此,不管造假者是用現(xiàn)代銅材,還是將古錢幣回爐重鑄,所用的材質(zhì)與真幣均有區(qū)別。民間的鑒別辦法,一是看顏色,即看是青錢、黃錢、紅錢還是白錢。一般講,隋代為白錢,明代中期以前是青錢,明代后期以后是黃錢。二是聽聲音,就是將錢幣從離桌面一尺高度丟下,然后聽落到桌面的聲音,如果聲音沉悶渾厚則是古幣,如果聲音清脆則是現(xiàn)代銅材制造。從加工特征上講,古代錢幣的鑄造原始古樸,而現(xiàn)代假幣則有質(zhì)新形近的感覺。真品古幣經(jīng)長期流通,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損,表面光滑溫潤,而現(xiàn)代假幣則有明顯的加工鑄模痕跡。從銹色上講,古幣的銅銹特征是銅與銹結(jié)合緊密,不易剝落,銹層厚且分布自然,而假幣因為年代近,其銹松散,銹層薄,也過于平滑。從錢幣的文字上講,先秦用大篆,秦至隋用小篆,唐代多隸書,五代十國用楷書,宋用行書和草書。如果不符合這些規(guī)律,一般都是假幣。 收藏故事 砍價不可太過頭 集幣愛好者如能在市場里用很低的價位買進自己所看中的錢幣佳品,可說是一件令人心曠神怡的事,但這樣的機會卻很難遇見,尤其是近年來國內(nèi)收藏品市場不斷升溫,參與的人越來越多,而藏市里的精品卻越來越少。所以當你一旦遇到自己十分心儀的藏品時,只要價格合適,就必須抓住機遇,果斷買進,千萬不可為貪圖便宜,過分壓低價格,使交易失敗,在收藏中留下遺憾。筆者就有過兩次這樣的教訓。 那是1999年9月的一天,當時我正在寧夏中衛(wèi)縣某企業(yè)出差數(shù)周,每天都要路過縣郵局門口幾個賣郵幣卡的小攤位,與那賣古錢的老伯混熟了。有一天,老伯拿出一枚用紙巾包著的品相極佳、透著原光的民國三年標有“甘肅”字樣的“袁大頭”銀元(如圖),問我要不要?至少1800元。我說這個品種只值1500元,老伯不愿意,我又加了100元,老伯人挺倔,說這么好的品相十分罕見,少一分也不賣。為了這200元的差額,我猶豫了許久,最后還是沒有買下。幾周后,我回到上海,到上海云洲商廈古玩城打探行情,一問才知道,一枚品相挺差的“甘肅版袁大頭”開價也要2500元以上,至于品相極佳的“甘肅版袁大頭”他們根本拿不出。后來,我再也沒有見過品相如此完美的“甘肅版袁大頭”。據(jù)悉,現(xiàn)在它的市場參考價起碼在5000元以上。
【 新浪財經(jīng)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