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虹
漫步海口,經常見到席地擺賣“袁大頭”的小攤;很多家庭里,也藏著數量不一的“袁大頭”。但其實真正了解“袁大頭”的人不多。在貨幣收藏領域,“袁大頭”歷史短、存量大,其價值凸顯并不大,但因市場價格起步較低,被藏家普遍看好,成為時下收藏界的一種投資新動向。
升值潛力
銀幣是用機械制造的銀質貨幣,在海南俗稱“光銀”、“光洋”。始鑄于十五世紀的歐洲,明代萬歷年間流入中國。清道光年間在臺灣始有仿鑄,光緒初年在廣東開鑄“龍洋”,各省隨后紛紛仿造。宣統二年,頒布了《幣制則例》,規定銀元為本位幣,成為法定貨幣。據海南收藏界有關人士提供的資料,銀幣在我國可分為明清、北洋軍閥、民國、中華蘇維埃時期等四大類。其中,以晚清時期和民國時期發行的銀幣品種和存世量為多。
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何翔認為,“袁大頭”是銀元收藏中最普通的一種,也是市民手中收藏最多的一種。但要收集完整成套的“袁大頭”,卻極其不易。
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軍閥政府正式鑄造袁世凱頭像銀幣,俗稱“袁大頭”。“袁大頭”由天津造幣廠首先開鑄,其后南京、廣東、武昌、甘肅等地的造幣分廠陸續鑄造。“袁大頭”為民國的通行貨幣。
目前“袁大頭”的售價并不高,一枚品相上好的民國三年鑄造的“袁大頭”也只賣50多元,該價格比一枚普通的流通金屬紀念幣高不了多少。因而,藏家普遍認為“袁大頭”具備了較高的升值潛力。
數種版別
“袁大頭”由于鑄地多、鑄量大,出現了許多版別。有趣的是,盡管版別不同,但“袁大頭”的標準重量都為七錢二分,以今天的計量方法是26.697克,成色89.1%,含純銀23.493克,而且各地的“袁大頭”均可通用。按年號,“袁大頭”分為民國三年、五年、八年、九年、十年版等,均為普通版,唯獨五年版鑄量較少。其中,八年版為英國伯翰造幣廠所制鋼模鑄造,品相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按鑄造工藝及齒邊紋飾,“袁大頭”可以分為這些版別:鷹洋齒邊版、丁字齒邊版、英文簽字版、“甘肅”銘文版等。其中,“甘肅”銘文版重26克,為民國三年蘭州造幣廠鑄,花紋較粗,成色甚劣,數量不多,但各省一些藏家都有收藏。
何翔認為,“袁大頭”收藏主要追捧以上版別。市民手中大多為“袁大頭”普通版,市場價多在60元左右,是投資銀幣收藏的較好價位。
辨別真偽
“‘袁大頭’收藏重在辨別真偽。”何翔說,真幣一般足重,經過流通損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潤澤柔白、音色柔長、文圖精確、包漿自然;偽幣一般不足重,若重則是加大或加厚,色灰音尖,特別是現在的偽造者借用電腦制版,以合金材質冒充銀子,其色、文圖幾可亂真,但終因不是銀,其發音尖長,內行人一辨別就知真偽。
銀幣真偽鑒定方法
藏家張書裔與金銀錢幣等打了一輩子打交道,他有個鑒定銀幣真偽的好辦法:將銀幣在一塊試金石上擦拭幾次,直至出現道道銀白色的擦痕,然后在擦痕上滴入鹽酸和硝酸。這時,如果是真幣,擦痕上的混合液體呈乳白色,偽幣則呈仍無色透明狀。如果銀幣含銀量不足,鹽酸和硝酸的混合液體也呈現乳白色,但不夠濃郁。含銀量越少,其濃郁度就越低。 (高 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