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流通的人民幣收藏價值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5日 14:17 南方日報 | |||||||||
據廣東錢幣市場有關人士反映,國慶長假以來,郵市、幣市頻頻受到眾人光顧,交易量逐步上升,尤其是錢幣中退出流通的人民幣,更成為搶手貨,但往往是有價無市,缺貨較為嚴重,因此,每套人民幣都在不斷升值。 首套估價逾40萬元
據金融界專家介紹,目前宣布退出流通的人民幣共有四套,其中第四套只是宣布逐漸退出流通。自第五套人民幣問世之后,第四套人民幣有些券別雖在市面流通,但從銀行角度來說是“只收不付!辈贿^,現在要集齊所有四套人民幣確實是難上難。尤其是第一套人民幣,往往只有資料圖照而不見實物。據集錢專家稱,據傳目前廣東省僅有一套,收藏于東莞錢幣博物管。據他估計,該套人民幣價值應該在40萬元至45萬元之間。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同時發行人民幣。這就是第一套人民幣,它是在統一各革命根據地貨幣的基礎上發行的。 第一套人民幣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和10000元、50000元等12種面值。同時,每種面值又不止一種圖案,其中1元兩種、5元和10元四種、20元七種、50元六種、100元十種、200元五種、500元和1000元六種、5000元五種、10000元四種、50000元兩種,總計61種圖案。 由于受當時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幣的紙張質量較差,券別種類繁多(62種),文字說明單一,票面破損比較嚴重。由于歷史背景和時代條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幣已經相當珍罕,能將之集全實屬鳳毛麟角。 第二套漲升至2.5萬元以上 據調查,第二套人民幣目前我省可能只有數十套,不足100套。其價格雖不能與第一套相比,但全套的市場交易價將在2.5萬元以上。 第二套人民幣是在第一套人民幣統一全國貨幣的基礎上,于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的。和第一套人民幣折合比率為:第二套人民幣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幣1萬元。 第二套人民幣共11種,1955年3月1日當天發行1分、2分、3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10種,1957年12月1日又發行10元券1種。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別發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使第二套人民幣的版別由開始公布的11種增加到16種。 第二套人民幣中的“筋幣”(珍貴幣)有三種,即黑色10元券、紫黃色5元券和深綠色的3元券。第二套人民幣主景圖案內容體現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風貌,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戰斗歷程和各族人民大團結的主題思想。 第三套市價800元上下 第三套人民幣退出市場的時間雖不長,但目前要集齊也很不容易。據悉,如果集齊全套,將有800元左右的市場價。 第三套人民幣是1962年開始發行的。當時,我國剛剛經過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第三套人民幣的紙幣計有7種面值,即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9種版別,其中1角券有3種版別,正面圖案分別是“教育與生產相結合”、“長江大橋”、“紡織女工”、“女拖拉機手”、“車床工人”、“煉鋼工人”和“人民代表走出大會堂”,充分體現當時以工業為主導、以農業為基礎、農輕(工業)重(工業)并舉的經濟建設方針,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歷史背景。 1962年4月20日至2000年7月1日,第三套人民幣在市場上整整流通了38年,是我國目前發行、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 第四套已升值數十元 據了解,目前錢幣交易市場出現最多的是第四套人民幣,。雖然該套人民幣宣布退出流通不久,一些券別還在繼續流通,但有投資眼光者已開始收藏了。不過,據記者調查,目前該套人民幣的市場價僅比面值高出數十元。 第四套人民幣,是在我國經濟發展、商品零售額增加、貨幣需要量增加的情況下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是1987年4月27日開始陸續發行的1980年版人民幣。第四套人民幣主幣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六種,輔幣有1角、2角和5角三種,主輔幣共九種。第四套人民幣與現行人民幣等值。第四套人民幣發行后,與第三套人民幣在市場上混合流通,F行1分、2分、5分紙、硬幣繼續流通。 發行第四套人民幣采取“一次公布,分次發行”的辦法。這套人民幣體現了一個共同的主題思想,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團結一致,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了強調這一主題,100元券采用了我黨老一輩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和朱德的側面浮雕像;50元券采用了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人物頭像;其它券別采用了我國14個民族人物頭像。主幣背面圖景取材于我國名勝古跡、名山大川,它們分別是井岡山主峰、黃河壺口、珠穆朗瑪峰、長江巫峽、南!澳咸煲恢焙烷L城等。票面的紋飾全部采用富有我國民族特點的圖案,如鳳凰牡丹、仙鶴松樹、綬帶鳥翠竹、燕子桃花等。這些圖景、紋飾與主景融為一體,表現出鮮明的民族風格。 本報記者 朱桂芳 實習生 洪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