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新金舊銀兩相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1日 09:28  《理財周刊》

  文/吳偉忠

  提要:近幾年來現代金銀幣在集幣交易市場可謂風光無限,尤其是現代幣中的彩金彩銀板塊。不過作為一個錢幣收藏者,也應該多多關注傳統舊銀幣,真正成為一個新金舊銀兩相宜的投資高手。

  傳統舊銀幣拍場稱雄

  現代金銀幣收藏價值雖然很高,而傳世已一百多年的清末民初時期發行的傳統金銀幣的投資價值卻絲毫不遜于現代金銀幣。清末民初金銀幣品種紛繁,圖案精美。其中金幣較少,而銀幣的品種和數量則相當豐富,傳統舊銀幣里有“袁大頭”、“孫小頭”、川洋、船洋和各種版式的龍洋等等,其價格下到百元,上到百萬元,高、中、低各檔品種應有盡有,受眾面很廣,各類人群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收藏階梯。同時,高檔價位的存在保證了人們對其上升動力的設想和購買興趣,非常有利于吸引外圍資金的介入。

  近年來,在各大錢幣拍賣會上,清末民初金銀幣就屢有上乘表現,其拍賣價格不斷創出新高。如:在中國嘉德2007年春季拍賣會“郵品錢幣銅鏡”專場首日拍賣中,一枚民國十八年(1929年)孫中山像背嘉禾圖壹圓銀幣金質呈樣試鑄幣,以616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刷新了中國錢幣拍賣世界紀錄;在北京誠軒2007年郵品錢幣春季拍賣專場上,一枚1916年洪憲紀元飛龍銀幣金質樣幣以253萬元的高價成交,另一枚1914年壹圓金質樣幣則以231萬元成交,顯現出高檔珍稀的傳統金銀幣備受投資者追捧的特征;在2008年5月下旬北京誠軒春拍上,民國二十一年孫中山像金本位半圓、壹毫銀幣樣幣分別以人民幣168萬元和123.2萬元成交。此二枚樣幣當年均由上海中央造幣廠試鑄,存世稀少,為國內拍賣首次出現,價值不菲。相比之下,現代金銀紀念幣雖說精品紛呈,也的確有不少價值很高的佳品,在拍賣場上也屢創佳績,但真正單套價格上百萬元的珍幣卻鮮有所聞,由此可見傳統金銀幣的投資價值和升值潛力更勝一籌。

  此外,中等價位、品相完好的傳統舊銀幣,在近幾年也出現了一波力度很大的行情,如在北京誠軒2007年春拍專場上,一枚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壹圓龍洋反版樣幣竟以18.7萬元的高價成交。低檔舊銀幣的市場表現同樣也很出色,普通版“袁大頭”、“孫小頭”的價格這幾年來在不經意間已從50多元悄然升到了180余元,而最為普通的“北洋34龍洋”也從100余元升到了370多元。

  現代和傳統可以并舉

  在集幣市場里,現代金銀幣像一朵綻開的鮮花,芳香撲鼻;而傳統舊銀幣則更像一壺陳年的美酒,酒香迷人。筆者認為:作為一個錢幣收藏者,在參與現代金銀幣投資時,也應該多多關注傳統舊銀幣,真正成為一個新金舊銀兩相宜的投資高手。目前,隨著金銀幣市場的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買家進入到這個領域,不管是現代金銀幣還是傳統舊銀幣,只要是精品、珍品,就能引起買家的追逐,不僅成交相當活躍,而且升值潛力也十分可觀。

  筆者要提醒錢幣收藏者的是:在確定要買進現代金銀幣時,首先要選擇的是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行的有面值的紀念幣,在購買時盡量考慮有鑒定證書、有發票憑證和專用的裝幀盒的金銀紀念幣,這是現代金銀幣所具有權威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據,同時還應該講究“品相”,如果碰到有水漬、污斑、變色、生銹、霉點等 “品相”不佳的現代金銀幣,要堅決回避,即使這些金銀幣的銷售價格低于正常的價格,仍不可貿然買進,因為“品相”有問題的金銀幣“捂”在手里像燙山芋,到時候很難出貨。

  錢幣收藏者在買傳統舊銀幣時,則更應注意防偽問題。傳統舊銀幣因問世較早,品種繁多,尤其是一些中高檔品種,幾乎都有贗品出現,令收藏者防不勝防,集幣愛好者在挑選傳統舊銀幣時應盡可能去集幣市場里的固定攤位上購買,千萬不要貪圖便宜去流動錢幣攤販那兒購買(流動錢幣攤販手里贗品特別多,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同時還應多看一些鑒別錢幣真偽的參考書籍,向那些有經驗的錢幣收藏家學習,多揣摩多了解各種真偽銀幣的特征區別。如果你想投資那些價值極高的珍稀舊銀幣,可去參加一些信譽較好的錢幣專場拍賣會,因為拍賣會上的錢幣真偽還是比較可靠的。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