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種方法偽造古幣 一個錢買錢的謊言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3:00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3月05日訊 “如果包括歷朝地方錢幣,可能超過一千種,對每種錢幣都研究至深,不太現實。”省收藏協會錢幣委員會主任王玉說,作偽者正在利用這種復雜的錢幣市場,通過深埋、翻砂、挖補、改刻、上銹等手段生產珍貴古錢贗品,這些贗品在市場上隨處可見,用錢買“錢”,以“錢”賺錢的財富神話讓許多人上當。 錢謊:50歲不到的三孔布幣 盡管問了有關三孔布幣的特征和目前的市場價格,但溫林峰以3.8萬元買進的還是假錢。“工藝粗糙、翻砂新鑄”是專家給出的最后結論。 “這枚錢圓肩、圓首、圓襠、圓足,在首部和兩足之上各有一個圓形的穿孔。”溫林峰藏“錢”不多,入市不深,從沒見過這個形狀的古錢。“當時我就認為可能是三竅布(三孔布幣的別稱)。”溫先生說,他是在杭州周六的集市上看到這枚錢的,攤主也臉熟是四川人。 1月29日在杭州湖墅路一家賓館里雙方洽談這枚錢的價錢。“約見前我還查了很多有關三孔布幣的資料,為了保險,我還帶去了天平秤。”溫說,這枚錢約長7.2厘米,厚0.1厘米,重約15.7克。“背面有輕度磨損,有‘一兩’字樣,雙面呈褐色、銅青色。”他憑自己對古錢的認識細看,并沒明顯發現包括改刻、挖字、補字的痕跡,并最后以3.8萬買下它。 省收藏協會專家卻認為,這是枚翻砂新鑄錢,距今可能不到50年,埋在地下的時間預計為五六年,市場價值約1元。“戰國時‘三孔布幣’極其稀少,價格多在10萬左右,且常常有價無貨。”該專家說,即使在博物館也很少見到品相完好的“三孔布幣”。 采訪中,一位紹興藏友帶來的“西王賞功”(明末農民起義軍張獻忠西王后鑄的軍功賞錢)、大齊通寶、保寧通寶(均為遼時期錢幣)也因為工藝粗糙、銹色呆板等原因被判定為贗品。 錢偽:古錢偽造4法 以翻砂造錢和臆造年號兩法作偽自古就有。翻砂新造可根據需要生產出任何年代的古錢,完成后只要稍長銅銹就能拿上市場。而臆造一個不存在的年號的做法對初入行者具有很強的殺傷力,這些藏友往往可能會因為一個沒見到的年號而把錢判定為珍稀品而高價買下。“這兩種方法已經很老,不少藏友都能鑒別。”古幣玩家鄔賓說,以粘連銅銹、挖字補字、年號改刻等迷惑性更高的手法仿制出來的古錢大量出現在了市場。 因為新造的錢幣有火氣,仿制者為了造成新錢的年代久遠感,往往會從其他普通的古錢上刮下銅銹粘連在假錢上——假錢真銅銹,對以銅銹辨錢真偽者迷惑性極強。“改刻,就是對錢幣面文和背文文字、圖案的改變,鑒別難度極高。”鄔先生說,除了利用流銅和陰刻外,制假者會對原有錢文進行改刻。如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大化”發現較多并不珍貴,而“齊返邦張大化”六字刀很少,于是作偽者有將三字改刻成六字的;又有將太平天國背圣寶小平錢的“天國”兩字鏟掉,使之成為出譜的橫讀“太平”背“圣寶”;將康熙通寶之“熈”字鏟去第一筆撇劃成簡體字“熙”形等。 挖補作偽是嵌補法中一種“技藝”最高的方法,大有偷梁換柱的感覺,即挖出錢文中的一個字或兩個字,然后用其他錢幣上的錢文代替補上,使之成為珍稀錢幣。如北宋“圣宋通寶”小平錢是罕見珍品,作偽者將普通圣宋元寶錢之“元”字劑去,然后取下與宋錢文字風格接近的其他錢文中的“通”字粘在“元”字的位置上,就成了一枚“圣宋通寶”。“這些挖字補字、改刻方法若和其他的手段結合,即使是老藏友都可能走眼。” 錢鑒:一銅二色三字 “看銅質,看銹色辨字體是鑒定古幣真偽的三個步驟。”王玉說,只要把握好這三個方面,大部分偽幣就會現形。 “先秦時期鑄錢主要是銅錫合金鑄成,呈青紅色,質地較硬挺;隋代五銖錢因錫成分大,銅質泛白;漢代至唐宋時期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明代以后就是紅銅;清代則是黃銅。”王玉說,如果時代和銅質不合則為贗品。“二看古錢幣的銹色,銹色中發掘品和傳世品又不一樣。”據他介紹,發掘品一般在地下埋藏多年,其表長滿銅銹;傳世品則氧化作用,表面有明顯包漿,呈黑色或銅色。“傳世品可看包漿,發掘幣贗品則銹色浮在表面,經堿水一煮容易脫落。 “銘文是表明出處,同時也是鑒別古錢真偽的一個依據。”王玉認為,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征,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先秦時期金屬鑄幣文字為大篆;秦漢錢文屬小篆;唐代以后隸書盛行;北宋錢幣則有篆、隸、真、行、草。“首先要看書體是否符合當時的特點,其次字體的好壞。” 除了銅、色、字的辨別外,專家還給出兩種較簡單的鑒別方法:用針戳——把鋼針豎直向下壓,放手后針倒的是真品,不易倒的是偽品;用水煮——把錢幣放水中煮30分鐘,銹脫落的是偽幣,銹不脫的是真品。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