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心經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7日 09:55 經濟觀察報
殷紫 我是在華盛頓DC的U街上的一家設計專賣店碰到麗莎·羅伯茲(LisaRoberts)的。就我的個人胃口來說,這家店顯得有點商業化,甚至稍稍俗氣;左轉右轉,到處都是阿萊西(ALESS)的產品,令人覺得缺乏點新意。 我并不是說商業化不好,事實上設計的終極目標不就是要商品化嗎?不考慮商業因素的設計,多少是自娛自樂的藝術品。商業化了的設計品同樣可以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就像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流派所倡導的,在設計既實用又必需的東西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也把它做得漂亮。 羅伯茲的書《未來古董》(AntiquesofTheFuture)就是鼓勵人們在批量生產的商品中淘寶,因為當這些東西停產后,再過若干年,指不定就成頗有價值的古董了。那天晚上,她在U街的這家設計小店里做了一個小規模的簽書講座,來的人不多,其中大多數還都是圈內人,場面未免有點冷清,而她面對的提問亦不輕松。 究竟什么樣的東西會成為未來的古董?羅伯茲給出這樣的指導:東西必須在視覺上搶眼;東西必須是批量生產品;東西必須是過去50年中設計并制作的;東西并非為了收藏而生產;東西有可能在博物館和畫廊中展出過;東西也許是某個博物館的館藏;東西也許獲得設計獎項;東西的設計師也許是設計界的領先人物。 建筑師出身的羅伯茲一定是有收藏癖的,經年來她搜羅了一件又一件自己認為有意思的設計品,從削土豆的刨刀到巨大的椅子,應有盡有,倒也都是生活日用品。終于等到數量成百,在朋友的鼓勵下結集出書,展示自己的收藏的同時,也和喜歡設計的同好們分享一下收藏心經。我個人認為,上面的“收藏指導”,是她現在的心得總結,想當初她開始零敲碎打地買的時候,倒也未必有此心計。換句話說,帶著這樣的心計去逛店,至少不是我的愛好。好像是否喜歡該設計已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它若干年后的標價,也許這樣才夠職業收藏家的心態?在我看來卻是樂趣全無了。 有個在場的年輕設計師問,那你買了那么多東西,怎樣才不被東西來左右你的生活呢?這其實也是在場很多人的想法,言下之意就是你這個女人好有占有欲啊,不過這樣買下去,到底是你占有東西,還是東西占有你呢?羅伯茲坦誠她的收藏品已經開始多得溢出來,她不得不專門在家里辟出一間房間精心擺放(好像是為將來的博物館做準備?),而至于究竟誰擁有誰,她說,有好些東西都是她實際生活中天天用到的,比如麥克·格雷夫斯的水壺。 收藏一把開罐器和收藏一幅畢加索好像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誰也不能拿一幅畫怎么樣,除了看,還是看。可是大多數人買了心儀的工具,總還是要用用,越用越順手才開心,畢竟廚房不是博物館展廳。而設計的實用價值也正是在使用中才能久經考驗地體現出來,中看不中用的家伙絕對過不了家庭主婦這一關。就像大腕菲力普·斯塔克的外星人榨汁機,幾乎沒有人買來是為了真的榨汁的,因為它根本就不怎么好用。是虛榮?還是經不住美的誘惑?怎么說都成,反正斯塔克這老油子是賺夠了。 羅伯茲的個人收藏還是有相當部分經典的,盡管我覺得或許由于地理原因,她忽略了大量近50年來優秀的北歐設計品。然而這本來就是個很個人品位的一家之言,她若能拋磚引玉地引起更多人對當代設計的興趣,倒也是件很好的事情。 自以為很有免疫力的我,上個星期去家附近的雜活五金店買電線插頭的時候,居然發現由UMBRA出品,已經絕版了的GARBINIGARBINO垃圾筒沒人搭理地擠在一大堆很難看的垃圾筒之中。沒有聽羅伯茲的介紹之前,我并不知道這個漂亮垃圾筒的存在,可現在,我自然無法抗拒把這個標著$7.99的可愛小筒捧回家了。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