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聽取 專家的鑒寶意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0:41 新浪論壇
目前全國掀起一場尋寶熱潮,各地的電視媒體鑒寶節(jié)目層出不窮,廣大的收藏愛好者都寄望自己的藏品能在鑒寶熱潮中發(fā)掘出寶物,藏寶者更寄望鑒寶專家能給自己的寶物一錘定音,使自己的寶物升值數(shù)倍,這個出發(fā)點無可厚非。由于收藏市場的興起,有自我鑒定常識的藏家是極少的一部分,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愛好者,對藏品不甚了解。由于活動的展開,鑒寶專家便出現(xiàn)在各種場地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鑒寶服務,那么專家的鑒寶意見無論對與錯,對藏家的寶物都會起到關鍵性的影響,但是專家的一次鑒定真的能一錘定音嗎? 首先我們作為收藏愛好者應該了解自己的藏品是那一類,作為收藏愛好者應該首先對專家的專業(yè)特長要有所了解,而且要了解你找的專家是否對藏品有專業(yè)的鑒定知識。因為沒有一個專家會樣樣精通,如果專家的專業(yè)不對口,鑒定那真是隔行如隔山。假如青銅器專家鑒書畫、書畫鑒玉器、玉器鑒陶瓷,這樣的專家鑒定結論你能信服嗎?而且有些專家為了個人利益或者專業(yè)水平受限,往往對物品把握不準,所以得出的鑒定結論也只能是僅供參考,我們也不能過分當真。雖然他們見識多廣,但不能代表他的鑒定專業(yè)水平,因此我們在鑒定取向過程中一定要有冷靜的頭腦,細心地分析,這樣才能找到準確的鑒定專家。 目前,鑒寶活動中一些專家見解大家也可以商討的。如最近一個朋友問我對上年底中山一次鑒寶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一張徐悲鴻花鳥作品有何看法。我明確告訴朋友我對此畫有不同意見,原因有幾個方面:1、該畫構圖比例不對、筆力柔弱,特別是畫竹的筆力之差應不是大師所為。2、時間與徐悲鴻現(xiàn)存的作品種類對不上,該畫落款“振青先生惠存,二十七年秋,香港道中,悲鴻”,民國27年即公元1938年,雖然徐悲鴻有寫過花鳥類作品,但時間多為1942至1944年期間,因為當時徐悲鴻在重慶中國美術學院任教,時值抗日戰(zhàn)爭期間,加上徐悲鴻身體有病,可能這個方面原因使他的油畫創(chuàng)作大大減少,這期間徐悲鴻畫了不少國畫作品,其中以花鳥畫較多。徐悲鴻雖以油畫為主,但其國畫筆墨流暢、線條有力、構圖嚴謹。在1937年后,徐悲鴻隨著中央大學遷往重慶,1938年期間在廣西主持全省中學美術教師講習班,那么徐悲鴻怎會在那年秋突現(xiàn)在香港,而且畫風也是數(shù)年之后的風格呢?3、該畫印章好像在我所看到的徐悲鴻國畫中沒有見過。因此,我對朋友說對專家的鑒寶意見有不同看法。 當今,藝術品的鑒定是一門很獨特的專業(y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很重要,理論是你對整個專業(yè)知識的了解,實踐是你對器物的真正認知。很多人以為專家樣樣皆專,那真是一個極大的誤區(qū),如果一個專家他樣樣皆通那么等于樣樣不通。專家只能說他只是有某一方面的專長,并不是指所有皆專。因為我國的歷史文化深遠,陶瓷、書畫、青銅、玉器、雜件等等所跨越的時間有數(shù)千年之久。比如幾千年的陶瓷歷史,品種之多地域之廣如果不是一個專業(yè)研究人員是很難了解透徹。如五代的青瓷與白瓷,宋代五大名窯的官、哥、汝、定、鈞及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釉里紅,明代的青花瓷、釉上彩、斗彩、五彩、素三彩與各種單色釉瓷,清代的青花三彩、粉彩、琺瑯彩,還有各類像生瓷和仿玉石、木紋、漆、銅釉單色瓷等等。由于地域不同窯口眾多,并出現(xiàn)了各地不同的窯口如龍泉窯、湖田窯、長沙窯、醴陵窯、德化窯 、宜興窯、石灣窯、淄博窯、耀州窯等。而中國書畫自唐宋以來,歷朝歷代名家輩出,流派各異。人物眾多如六朝三杰、五代四大家、北宋三大家、南宋四大家、元四家、明吳門四家、清六家、畫中九友、金陵八家、清初四高僧、揚州八怪、畫中十哲等;畫派眾多如黃筌畫派、湖州竹派、徐熙畫派、北方山水畫派、南方山水畫派、米派、湖州竹派、常州畫派、吳門畫派、松江畫派、浙江畫派、新安畫派、黃山畫派、虞山畫派、婁東畫派、江西畫派、海上畫派、嶺南畫派、民間畫派、金石畫派等。所以鑒定者必須先要對史料有所了解,才能準確把握住藏品的風格與特征。鑒定者除了書本知識和實地考證的經(jīng)驗外,還必須有市場實戰(zhàn)經(jīng)驗才能準確無誤地判斷出物品的真?zhèn)危瑔螒{一點書本的知識根本是無法判斷出物品的真?zhèn)巍N覈蔫b定大家耿寶昌、徐邦達先生就是最好的例證,他們數(shù)十年的市場和實地考證經(jīng)驗煉就出一對火眼金睛,真?zhèn)魏茈y逃出他們的判斷。 因此,我們在聽取專家的鑒定意見時應該理性地來接受,特別對隔行專家的意見更不能太當真,應帶著思考自我分析,不應盲目地全部接收,更不能認為專家說的就是百分之百正確的,特別對一些有爭議的藏品應該找一些與藏品對口專業(yè)的專家來論證,這樣才是真正負責任的收藏心態(tài)。藏者在沒有鑒定知識的時候千萬不要有撿漏的僥幸心理來買東西,也不要聽到一些隔行專家的鑒定意見就得意忘形,以為真的手中有寶,如果一廂情愿信以為真,那真是黃粱一夢。 (注:文中徐悲鴻先生的生平記事引自廖靜文“徐悲鴻傳記”與人美出版的“徐悲鴻”畫集內(nèi)生平年表。)
【 新浪財經(jīng)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