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葛劍雄:歷史文物的終極價值在于被后人解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11:20 東方早報
昨天下午,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內,雖沒有樂聲飄揚,卻依然座無虛席。著名歷史學家、明星學者葛劍雄的講座《閱萬卷圖,行萬里路—從文物看中國歷史的演變》讓歷史愛好者找尋到了解讀文物的種種方式。 后人的記錄就是歷史 講座中,葛劍雄開宗明義,聲明自己對文物的鑒賞收藏完全是一個外行。在歷史學家眼中,透過文物,看到的全是歷史。時下,電視里推出的各類鑒寶賞寶節目,本是引領民眾對歷史進行細膩解讀的一個良好契機,可此類節目卻以各類文物的市場賣價究竟有多高來迎合,葛劍雄則通過講座將文物的終極價值通盤交到了民眾手中。 葛劍雄認為“后人對已發生過的事有意識的記錄”皆被稱作歷史。北洋政府曾犯過把故宮檔案當廢品處理的荒唐事。但眼下,類似的事情還在發生,“文革”期間的書信、檢查等檔案也流散到了民間市場中,尤以北京潘家園為多,而這些檔案的相關人士有不少在今天已成名成家。這樣的事情同樣發生在歷史學家身上,葛劍雄1982年寫給某地方志雜志的一封信,近日公開在網上拍賣。當然,對這類借自己的名聲發財的事情歷史學家淡然處之,但是在歷史長河中太多被人們忽視而散佚的東西卻讓學者無法沉默。一本從1950年代開始記錄了20年日用開銷的賬本,能成為一級文物陳列在革命博物館中。貴重之處在它延續了完整的一段時間,為研究建國后國民經濟發展提供真實數據。但目前,我國有關單位部門對這類檔案疏于保管整理,一方面是相關法律文件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有些學者對這些原始檔案不善利用。葛劍雄以自己正在進行的商代氣候研究為例,講述如何利用甲骨文中的文字獲取研究所需的信息。而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水文站———三峽白鶴梁,因為留有客觀反映長江水位歷史的記錄,也使得這塊天然石梁成為一份難得的檔案。即使在水下,也理應獲得永久保護。 新發現讓歷史不斷改寫 事實上,由于不斷有新發現,歷史也處于不斷被改寫中。近日,良渚古城的發現就是一個例子,作為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古城,230萬平方公里的遺址提供的信息,需要學者如偵探破案般展開縝密研究。歷史先不必忙著改寫,做足研究后,歷史真相才能得以還原。 解讀運河、長城等古代遺跡后,在歷史地圖的解讀上,葛劍雄承譚其驤之學,講述了中國歷史疆域變遷的概貌,更為聽眾揭示了“文革”前開始的中國歷史地圖編繪的艱難歷程。 最后葛劍雄以保釣運動中出現的一份慈禧“手諭”舉例提醒,在對文物的種種解讀過程中首先要認清文物提供信息的真偽。曾有人以此為據,證明歷史上釣魚島即屬于中國,但最后,這份手諭被認為是假造的,可是在網絡上依然有人拿它來論理。 偽造理由有三:一,“手諭”上所用章實為慈禧賞畫專用。其次,盛宣懷是在1896年被任命為太常寺少卿的,而非“正卿”。三,光緒十九年,慈禧不會以她個人名義發布手諭。當然,不是所有的歷史材料都能被用來解決當下問題,葛劍雄認為,即使這張皇太后詔書是真的,也不足以憑此就能要回釣魚島主權。 通常,象牙塔內的大學者不愿意將自己所研究的內容對民眾深入淺出地進行普及教育工作,因此,一些歷史研究的獨到見解常只見于書刊著述中。聽眾表示,此次講座葛劍雄從文字、遺跡、地圖三大類型文物解讀入手,列舉典型事例,對中國境內出現的各類文物遺跡進行了全景式掃描,由點串起面,在兩個小時內,讓人一瞥中國文物之真髓。事實上,中國的歷史是一生也研究不完的。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