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30元錢買回昔日傳家寶(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 06:06 華商網-華商報
專家在仔細鑒賞市民的“寶物”
紫檀象牙菩薩造像
仿“文征明”的字畫
清末青花高足杯 本版圖片由本報記者王智苗波攝李先生的爺爺留給他的帶有“白石”印記的墨盒是齊白石的嗎?田先生收藏的字畫真的是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的作品嗎?崔先生花巨資從外國人手里買來的造像是什么時代的? 7月20日上午,本報和陜西歷史博物館聯合推出的第二期“鑒寶”活動與眾多“持寶人”見面。在本次活動中,本報記者與專家們從來自全省的500多件寶貝中精心挑選出了近30件(套)家藏“寶貝”,包括瓷器、玉器、書畫、銅器等。經過專家鑒定,清代“鯉魚跳龍門”硯臺等具有一定價值的“寶貝”從眾多“藏品”中脫穎而出。 ●本期鑒寶專家 徐濤陜西省文物局文物鑒定組副研究員、陜西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出境鑒定陜西站責任鑒定員 尹夏清陜西省文物局文物鑒定組副研究員、博士、陜西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出境鑒定陜西站責任鑒定員 師小群陜西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文物征集處處長 韓建武陜西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保管部副部長 ■最珍貴20多年前花30元買回自家的端硯 按照1978年的物價水平,30塊錢可不是個小數目了。當年,家里生活困難的張先生借了三四次才籌到這筆“巨資”,就為了買下一方本是張先生家的“傳家寶”———硯臺。 原來,這方硯臺是在民國初年,陜甘督軍陳樹藩贈給恩人戚玉田,后來戚氏之子因生活原因將此硯臺出賣,張先生的父親便將該硯臺買下;但遺憾的是解放后清理財產時該硯臺失落。1978年,有人出售此硯臺,張先生一看正是自家流失的東西,便經過借貸買回以作永久收藏。 這方有著不平凡經歷的硯臺為石質,顏色紫紅,圓形,直徑約10厘米,高3.2厘米,重650克,其中硯蓋高1.2厘米,刻有鯉魚跳龍門圖案,硯蓋左邊上下有兩個“開眼”,上方“開眼”大,刻為月亮;下方“開眼”小,刻為魚眼。魚在硯蓋下方只現頭尾,身為水波紋。硯蓋右上方刻著一龍門形似牌坊;硯底邊有7顆小“開眼”,由大到小排列均等,硯蓋邊沿有小殘缺。 “我小時候上學用過它,石質堅細,夏季盛墨,一月都不干。”張先生表示。經4位專家鑒定,該硯臺的造型、文飾顯示它是一件清代的作品,硯臺石質非常不錯,是一件難得的藏品。 ■最高興仿“文征明”的字畫也是文物 田先生祖上曾與明朝皇室結為姻親,后來到了甘肅一帶做官,給他家留下了一幅絹本山水畫。該畫長3米,寬1.3米,絹底,立軸,落款為“征明”。 專家表示,“征明”即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征明。從該畫的裝裱上看年代不晚于清代后期,并且畫面上有些地方有早期修補的痕跡,因此推斷該畫的年代更早。那么田先生祖傳的這幅畫卷是不是文征明的真跡? 專家指出,由于文征明在書畫上成就杰出,影響巨大,故其書畫歷來多有偽造。該幅畫卷在細節筆法上有差異,畫面上有些地方、樹枝用淺亮色,有的用淡青綠色,山石處理方法、撐傘過橋的人物形象等有明代浙派后期粗簡草率的風格,因此專家認為該幅山水畫卷應該是明末清初的仿制品。 盡管如此,但專家表示,該幅畫卷仍然是一件不錯的作品,值得收藏,并提醒田先生,畫卷有些地方蟲蛀了,可以將畫放在陰涼干燥處保存,放些樟腦,定期晾曬。 ■最意外家里果盤竟是清代青花高足杯 西安市白先生帶來的一件青花高足杯可以說是當日鑒寶現場的焦點。該杯上為碗形,下為柄狀高足,杯高約13厘米,杯口直徑約13厘米,杯內外施藍釉,杯身刻有青花圖案,杯足內部橫著纂刻了一行六個字:“大清乾隆款制”。 這個高足杯引起了幾位專家的注意。據悉,高足杯,又稱馬上杯、靶杯,是一種飲酒器具,流行于元至清代。專家們經過仔細察看和商議,最后一致認為,該杯子與真品相比,器型沒有真品秀美,款式雖形似真品但細看仍有摹寫之滯感,應該是清末的仿制品,但總體來說,做工、用瓷還都不錯,仍不失為一款好東西。 白先生告訴記者,這樣的杯子家里總共有一對,當日只帶來了一個。這些東西都是家里的老人留下來的,這個杯子平常在家里都是當果盤用的。 ■最“貴重”花巨資從外國人手里買來的造像 一尊約30厘米高的黑紫檀木觀音像和一尊近10厘米高的黑紫檀木仙人騎獸像,是熱衷收藏的西安市民崔先生在本次活動中展示的最“貴重”物品,因為這是他花了上百萬元購來的。 可以看到,觀音像做工相當細致,整體鎦金,觀音手持凈瓶立于蓮花底座上,面色和藹,發絲清晰,背后則刻有“善”、“緣”、“情”等字樣;觀音的頭、手、腳皆是用象牙制作,其余部分則是黑紫檀木。而仙人騎獸像也是同等材料制作的,一位長須老人端坐于一匹瑞獸上,老人頭也用象牙制作,眼微閉,面色平和,雙手平托,身體其余也全是黑紫檀木。 專家鑒定后表示,這兩件作品雖是象牙和紫檀木所做,但從人物造型、象牙老化程度看,作品年代較晚,最大可能是民國后期,也有可能是五六十年代我國對外貿易時期的工藝品。 “這兩件作品是從韓國人手里買來的。”崔先生表示,他想著不能讓好東西流失到外國人手里,就花了上百萬元買了回來,并專門為它們定做了一個盒子進行保存。 ■最懸疑爺爺留下的齊白石墨盒? 解放前,李先生的爺爺在南京買了一個刻有“白石”落款的墨盒,如今這件墨盒傳到了李先生手里。 這個銅墨盒為長方形,長有10厘米,寬有3厘米,厚約1厘米。墨盒分為上下兩片,其中上片右半部分刻著蜘蛛結網圖,兩只蚊子被粘在網上;左半部分則刻著芭蕉圖案,筆法略顯粗獷。左下角落款為“白石”等;墨盒內部仍有殘留的墨跡。 李先生表示,下片底部刻有“清秘”落款。“清秘閣”是一家專門制作金石纂刻、文房四寶的店鋪,為齊白石等大家制做過墨盒。據了解,當時文人自用墨盒,都習慣于自己在墨盒上作畫,然后請刻銅高手或者專門的店鋪雕刻。 專家表示,根據白石老人的生活年代判斷,這個墨盒可能是民國后期到建國后的。但白石老人當年自己親手所做一些工藝品沒有這樣的款式,因此它是仿制的可能性較大。 ◆本報在此特別聲明:所有專家的鑒定結果僅為參考意見,對所鑒藏品不出具任何書面鑒定材料,也不進行估價;凡因此而引起的訴訟、糾紛及其他相關問題,本報與專家均不負責;在運送文物過程中所產生的損害等相關問題,本報與專家亦不負責。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