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山西霍窯白瓷辨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9日 19:39 中華博物網(wǎng) | ||||||||
耕生 霍窯瓷一般指元代山西霍縣陳村一帶燒制的仿宋定窯白瓷器,在北方省份收藏市場上經(jīng)常可以遇到,每每被當作宋金定瓷出售。霍窯又有霍縣窯、彭窯之稱,明洪武時曹昭《格古要論》記有:“霍器,出山西平陽府,霍州……元朝戧金匠彭均寶效古定器,制折腰樣者甚整齊,故名彭窯。土脈細,白者與定器相似,比青口欠滋潤,極脆,不甚值錢。買骨董者
清谷應泰《博物要覽》載:“元時,彭均寶仿定窯燒于霍州者,名曰彭窯,又曰霍窯。”清宋琰《陶說》中說:“山西窯,在太原府榆次縣,平定州。平陽府霍州。霍州所出者曰霍器。”清藍浦《景德鎮(zhèn)陶錄》記述:“霍器有三:一為宋霍州本來窯;一為元彭均寶仿造窯,其一則唐昌南鎮(zhèn)霍仲初窯也。彭為上,仲品次之,霍州本來者又次之。”“元時彭均寶于霍州燒造。土脈細白,埴膩體薄,尚素。仿古定器,制折腰樣甚整齊,當時以彭窯稱焉。其佳者與定相埒,因亦呼新定器。” 霍窯創(chuàng)燒于金而盛于元,結束于清代,產(chǎn)品以白瓷為主。其鑒定要領為: (1)胎體白而細膩,釉色潔白,但胎體薄而脆,甚至可以用手掰斷; (2)產(chǎn)品有仿定釉折腰盤、盞托、洗、高足杯等,口沿極薄,制作規(guī)整; (3)裝飾大多光素無紋,有的折腰盤內(nèi)印六條直線紋; (4)器物圈足足端一般平切,足內(nèi)無釉,足內(nèi)旋痕明顯。金代盤碗挖足較深,器內(nèi)刮釉一圈,元代產(chǎn)品挖足較淺。 (5)裝飾方法采用支釘疊燒,碗盤器內(nèi)及器足一般留有5個小支釘痕,與宋定瓷碗盤足部滿釉,而口部為無釉芒口的裝飾法絕然不同,此為元霍窯白瓷在外觀上最大的鑒定特征; (6)定窯白釉有淚痕特點,霍窯少有。 (7)元代還燒白地黑花品種,胎色灰黃,胎質較松,產(chǎn)品有唇口碗、高足杯等。 (8)明清兩代繪花卉的較多,也有少量書寫文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