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鑒賞秘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0日 15:28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一、中國玉器源流 中國從原始社會開始生產玉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獨立的專業,多集中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蘇州成為全國性的制玉中心。歷代王室朝廷皆設有玉器作坊,進行生產。因玉硬度較高,加工時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過程大體有選料、畫樣、鋸料、做坯、打鉆、做細、光壓、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還要增加“致殘”和“燒古”等
中國玉器的藝術風格歷史演變如下: 在中國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節玉琮,標志著治玉工藝已與石器工藝開始分離。玉器造型較為復雜,已能碾琢陰線、陽線、平凸、隱起的幾何形及動物形圖案裝飾,具有樸素稚拙的風格。商周時代的玉器以形象單純、神態突出,多用雙勾隱起的陽線裝飾細部為其特征,并出現了俏色玉器。春秋戰國時期玉器工藝有了廣泛的發展,各諸侯國競相碾治,精益求精。秦漢玉器與精雕細刻的春秋戰國玉雕相比,在藝術風格上趨向雄渾豪放。漢玉隱起處常用細如毫發的陰線雕飾,有如古畫上的游絲描一般剛勁有力,以彌補其立體感不強的弱點。這是漢玉技法上的一個特點,對后世玉器有著深刻影響。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澤瑩晶,質地精良,技術精湛,禽獸花卉的題材和玲瓏剔透之器增多,寫實能力大為提高,開始出現世俗化的傾向,在形神兼備上達到了極高的造詣。這與當時繪畫、雕塑藝術的成熟有著密切的關系。元明清時期南北兩地玉器普遍發展,是中國玉器史上極其光輝的時代,F存北海團城內的元代瀆山大玉海,明汪興祖墓出土的玉帶板,朱翊鈞墓出土的玉圭、玉帶鉤、玉盂、玉碗、玉壺、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這時期玉器的特點。在繼承宋代玉器特點的同時,出現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瑣的兩種互相排斥的傾向。元明玉器還受到文人書畫的影響,發展了碾琢文人詩詞和寫意山水畫的玉器,也往往鐫刻名家款識,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時期的玉器因玉材豐富、皇家提倡和社會需要,技藝成熟達到空前的高峰。另外,中國維吾爾族的碾玉工藝富有地方色彩,是中華民族玉器藝術寶藏的組成部分。在后期封建社會仿古思潮影響下,以“返樸”為目標,追仿“漢玉”風格而生產的各式玉器,被稱為仿古玉,這種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著自己特殊的美學價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組成部分。 二、古玉種類 玉圭: 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為瑞信之物。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周禮.春官.典瑞》有大圭、鎮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別。周代墓中常有發現。 玉笏: 上朝時所執的玉制手板。即“珽”。《禮記.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注:“球,美玉也。” 鎮圭: 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執鎮圭,為六端之一。也作“鎮圭”。《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執鎮圭!弊ⅲ骸版,安也,所以安四方。鎮圭者,蓋以四鎮之山為瑑飾,圭長尺有二寸! 命圭: 帝王授給大臣的玉圭。《左傳》僖公十一年“賜晉侯命”注:“諸侯即位,天子賜之命圭為端。”《周禮.考工記.玉人》:“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五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謂之躬圭,伯守之! 谷圭: 古玉器名。古代諸侯,用以講和或聘女的玉制禮器。又稱“谷璧”!吨芏Y.春官.典瑞》:“谷圭以和難,以聘女!弊ⅲ骸肮,善也,其飾若粟文然!薄犊脊び.玉人》:“谷圭七寸! 圭璧: “圭”亦作“珪”。古代帝王、諸侯朝聘或祭祀時所執的玉器。《周禮.春官.典瑞》:“公執桓圭……以朝覲宗遇會同于王。”鄭玄注引鄭司農云:“以圭璧見于王!薄逗鬂h書.明帝紀》:“親執圭璧,恭祀天地! 土圭: 古代玉器。用以測日影、四時、土地。《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庇帧洞汗.典瑞》:“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 璧: 古玉器名。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圓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大璧徑長一尺二寸,天子禮天之器。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禮天須用蒼色,蓋璧形圓,象天蒼,象天之色。谷璧子所執,飾谷紋,取養人之義。薄璧男所執,瑑飾為蒲形,蒲為席,取安人之義。三者統稱為“拱璧”,因皆須兩手拱執。另有一種系璧,形較小,為佩于紳帶之物。玉璧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多光素無紋飾,器形比較簡單。商周時代的璧,厚薄不勻,形制也不規整,內外大多不夠圓。春秋戰國時,璧則相當規整,并有蠶紋、谷紋、蒲紋、獸紋等雕飾。漢繼承前代風格,雕工比較精細。漢以后至宋、元時,玉雕不多見。明、清時又興盛,出現大量仿古制品,璧上常見精細的浮雕和螺旋狀紋飾。玉璧是古代貴族所用的禮器,不同時代和不同情況下,也有起信物和裝飾物作用的。漢代的玉璧,上有小孔,就是用來穿線做佩飾或掛在墻上做裝飾用。璧在漢墓中發現很多,常放在死者胸部或背部,有的放在棺槨之間,甚至還鑲嵌在棺的表面作裝飾用。玉璧用途很復雜。大致可分以下幾類。一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為禮器,用作禮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標志;三作佩系;四做砝碼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瑗: 古玉器名。大孔的璧。《爾雅.釋器》:“好倍肉謂之瑗!惫弊ⅲ骸拌ィ状蠖呅。” 玉琥: 古代玉器.一種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稱“琥”。夏鼐:《商代玉器的分類、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認為:“我以為表面刻虎紋的玉器應依器形命名,前加‘虎紋’二字。至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稱虎形玉佩,無孔的當為玩器或陳列品,可稱玉虎”。 玉虎: 雕成虎形的玉器,即“琥”! 拾遺記.秦始皇》:“始皇嗟曰:‘刻畫之形,何得飛走?’使以淳漆各點兩玉虎一眼睛,旬日則失之,不知所在。”參見“玉琥”。 珩: 古玉器名。玉飾品,雜佩上部的橫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環之上。 環: 古玉器名。一種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稜栄.釋器》:“肉好若一謂之環。”郭璞注:“肉,邊;好,孔!毙鲜瑁骸斑叀⒖走m等若一者名環。”玉制的環。古時用作佩飾!端问.輿服志三》:“袞冕之制……小授三,結玉環三!庇郑骸昂箦∈谌,間施玉環三!薄稌x書.周訪傳》:“訪大怒。敦手譬釋,并遺玉環玉碗,以申厚意! 玉佩: “佩”亦作“珮”。玉作的佩飾!对.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蕭德言《詠舞》:“低身鏘玉佩,舉袖拂羅衣。” 環玦: 古玉器名。兩種佩玉,圓形的玉環和環形而有缺口的玉塊!稘h書.雋不疑傳》:“不疑冠進賢冠,帶具劍,佩環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玉帶鉤: 古玉器名。又名“犀比”?赡苁俏覈狈接文撩褡宓陌l明,用以鉤連腰帶。帶鉤有銅、玉兩種。流行于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銅帶鉤上有的鑲嵌綠松石。河南固始在春秋末或戰國初期墓中,發現一件玉帶鉤,是目前已知較早的一件。在河北滿城、江蘇銅山小龜山等西漢墓及河北定縣北莊東漢墓中,均有玉帶鉤出土。 玉鉤: 玉制的鉤,故名。有帶鉤、簾鉤、帳鉤等!端螘.符瑞志下》:“漢桓帝永興二年四月,光祿勛府吏舍,夜壁下有青氣,得玉鉤、玦各一。鉤長七寸三分,身中有雕鏤!薄读邢蓚.鉤翼夫人》:“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鉤! 玉劍飾: 指用于劍上的裝飾玉件。常見有劍首、劍格、劍鞘上帶扣和鞘末玉飾(珌)四種。玉劍飾始于戰國,戰國劍較短小,劍首小而薄,邊沿外敞,較鋒利,格少(多用銅、鐵),劍珌有厚長和薄短兩種,帶扣也小。漢帶劍首長而大,格多,劍珌與戰國相似。河北滿城一號漢墓出土一把鐵劍,其上四種玉劍飾懼備,并有高浮雕玉飾。漢后,玉劍飾不多見;明清兩代仿制較多。 玉珌: 佩刀鞘上裝飾。同“琫”、“鞛”!对.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鞆琫有珌!薄夺屛摹罚骸艾e,字又作鞛,必孔反,佩刀鞘上飾! 玉琫: 古玉器名。刀劍鞘口處的玉飾叫“琫”,琫對面的小方玉叫“珌”!对.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鞆琫有珌。”《傳》:“琫,上飾;珌,下飾!熳佑瘳e而鞉珌,諸候CHANG琫而QIU珌。 玉衣: 古玉器名。玉制的葬服,又稱“玉匣”、“玉柙”。把玉石琢成各種形狀的小薄片,角上穿孔,按等級不同采用金鏤后銀鏤、銅鏤連綴而成!稘h書.霍光傳》:“光薨……賜金線、繒,……壁珠璣玉衣!睆1946年在河北邯鄲郎村漢墓中發現象氏侯劉安意的穿孔玉片開始,到1978年底為止,相繼共發現玉衣22套以上,屬于西漢的共11套,屬于東漢的至少有十一二套,其中有5套保存比較完整,可以復原。 玉豚: 古玉器名。古代死人手握的豚形玉器。在東漢、魏晉南北朝墓中,常有玉豚出土,造型和文飾較簡單。用其隨葬,主要是巫術的原因。 含玉: 古玉器名!昂币嘧鳌瓣稀保械臅线稱“押舌”。古時入殮時放在死者口中玉!吨芏Y.天宮.天府》:“大喪共(供)含玉。”大喪,指皇帝喪。其余則有含壁、含珠、含瑁、含米、含貝等,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區別。含玉,多為蟬形,故又稱“玉蟬”?脊虐l現,早在殷商時,死者口中就含有貝。據記載,春秋時代死者口中含的是“珠玉”。河南洛陽中州路816號西周墓,在死者口中發現一件帶孔的蟬形玉。玉蟬作為含玉,在漢墓中發現較多。 玉蟬: 古玉器名。古代含在死者口中的葬玉,因多刻為蟬形,故名“玉蟬”。據徐廣稱:“蟬,取其清高,飲露不食,”《史記.屈原傳》:“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污垢!薄墩f文》:“蛻,蛇蟬所解皮也。”是知,玉含作蟬形,似是借蟬的生理習性賦予死者特定的意義,意即人死后,不食和飲露,脫胎于濁穢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濁水,這是戰國以來死者含玉蟬的用意。參見“含玉”。 玉塞: 古玉器名。已知在漢代有九竅塞,即填塞或遮蓋死者身上九孔竅的九件玉器。這九件玉器在河北滿城兩座漢墓中都有出土。九竅玉塞為耳塞(2件)、眼塞(2件)、鼻塞(2件)、口塞、肛門塞和生殖器塞(各1件)。由于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故與“含玉”不同。東晉葛洪《抱樸子》:“金玉在九竅則死者為之不朽!边@同玉衣也能使尸體不朽的迷信說法是一致的。 玉節: 玉作的符節,古代用作重要的信物!吨芏Y.地官.掌節》:“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薄豆騻.哀公六年》:“與之玉節而走之! 玉璽: 皇帝的玉印。古代印、璽通稱,以金或玉為之。自秦以后,以玉為璽,為皇帝所專用。因而又以指喻皇位。 玉盤: 玉琢成的盤。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瑯玕,何以報之雙玉盤。”杜甫《嚴公枉駕草堂》詩:“竹里行廚洗玉盤”。 玉魚: 刻玉為魚,是一種珍玩和佩飾。馮贄《云仙雜記》:“貴妃(楊貴妃)苦熱,肺渴,每日含一玉魚,藉其涼津沃肺。”程大昌《演繁露.魚袋》:“《六典》符寶即載隨身魚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親王以金,庶官以銀,佩以為飾!庇钟米餮吃崞。杜甫《諸將》詩:“昨日玉魚蒙葬地,早時金碗出人間! 玉帶: 唐、宋官員所用的玉飾的腰帶,以之分別官階之高低。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二:“唐制五品以上,皆金帶,至三品則兼金玉帶。本朝玉帶雖出特賜,須得閤門關子許服,方敢用以朝謁!庇郑骸氨境H王皆服玉帶。”《宋史.輿服志五》:“太平興國七年正月,翰林學士承旨李昉等奏曰:‘奉詔詳定車服制度,請從三品以上服玉帶,四品以上服金帶!泵鞔┯H王及一品文官用玉帶,見《明史.輿服志二、三》。清代惟特賜及一品用銜玉版帶。見吳榮光《吾學錄.制度》。 玉珠: 用玉琢成的珠!稌x書.輿服志》:“后漢以來,天子之冕,前后旒用真白玉珠。” 玉藻: 古代王冠垂掛的玉飾!抖Y.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薄妒摺罚骸疤熳佑裨逭撸逯^雜采之絲繩,以貫於玉,以玉飾藻,故云玉藻也!薄逗鬂h書.輿服志.冕冠》:“冕冠,垂旒,前后邃延,玉藻。” 三、中國玉器文化特征與地位 我國玉器文化源遠流長,從下列比較中可看出其特征與地位。 1、從采玉時間上比較。 這里有兩個可比點,即采玉時間的早晚和持續時間的長短。 大約12000年以前,我國遼南原始居民就開始用蛇紋石打制砍砸器,7000年前的新樂文化出現了磨制較精的彩石石鑿,河姆渡出現了彩石玉玦,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羅布淖爾先民已經采用和闐玉磨制無孔石斧。在此后4000年里,我們祖先的治玉活動從未間斷過。而國外最早使用玉器的是公元前3000——2000年的西伯利亞原始文化,他們用軟玉制造工具和圓盤,但此后便銷聲匿跡,未再重現了。日本古代硬玉大珠出現于繩文時代中期(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300年),碧玉管出現于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到了古墳時代(公元300年——440年)治玉工藝便衰落以至消亡。印第安人玉器開始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900年趨于消失。 關于采玉時間的早晚,雖因檢測手段不同,可能出現一定的誤差,但可以肯定中國是用玉最早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用玉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 2、從玉質、玉色上比較。 國外各產玉地點所出玉色澤較為單調,如日本、印第安玉器以翡翠為主,其軟玉亦呈深淺綠色,歐洲軟玉呈青、綠色,貝加爾湖附近所出玉石上帶有墨點,孔東原始文化出白色軟玉,而我國和闐玉除了青、碧、墨色之外,還有黃、白等色玉,其中尤以羊脂白玉最優。日本硬玉和碧玉,毛利人碧玉,印第安瑪雅硬玉之質地均缺少溫潤晶瑩之感,而我國和闐玉質地細膩縝密。因此,從玉質、玉色上比較,和闐玉亦是國外玉石所不及的。 3、從琢玉工具上比較。 我國琢玉用的旋轉性工具,可能始于原始社會的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后來又逐漸發展為“水凳”。日本、西伯利亞、印第安瑪雅等地又以何種工具琢玉呢?日本學者從現行攻玉法推論,認為日本古代玉器也是用旋轉性工具碾琢的,此外不見其它論證材料。在印度,19世紀玉工操作旋轉性工具的圖示流傳至今,為一老年玉工用右手推拉弓弦以帶動圓砣旋轉,左手執玉琢磨,估計操作不便,效率較低。這幅圖中的琢玉工具比《天工開物》所描繪的水凳晚了3個世紀,在其結構、傳動裝置上也遠比水凳落后。不容否認,中國古代旋轉性琢玉工具在當時是最先進、最完善的。 4、從碾琢技藝上比較。 我國古代玉器工藝有7000余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這方面日本、歐洲、毛利、瑪雅和阿拉伯等地的碾玉技藝都是望塵莫及的。在這里須對痕都斯坦玉——莫臥兒玉的碾琢技藝作一下具體分析。我們承認痕都斯坦琢玉技藝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并對我國晚清及現代玉器工藝產生過較大影響。乾隆對痕玉有過極高的評價,他在詩文中說:“璞韞昆山,鏤傳印度”,“西昆率產玉,良匠出痕都”,并贊其玉器“瑩薄如紙”,或比作“蟬翅”。又贊其琢磨精美:“葉簇見重層,刀斧渾無跡”,“細入毛發理,渾無斧鑿痕”,“精鐫本鬼工”,但費解的是他竟誤認為痕玉是“水磨”而成。從現存的莫臥兒玉器考察,胎薄如紙者有之,但胎厚類瓷者亦不乏其例。蘇州仿“蕃作”中也有薄胎的,其中菊瓣盤薄如蟬翼,呈半透明狀態,說明蘇州玉工有能力把玉器磨得很薄。那么為什么我國古代玉器中器胎偏厚者居多?這與玉材難得,價格昂貴有關,若琢磨得過薄,一則費工,二則使 玉材耗損過大,三則有損玉質美,給人以不堅實感,易與玻璃混淆,故治玉不提倡薄胎之工。清代晚期玉業接受了痕都斯坦玉器的莨茹科植物圖案與寶石(資訊 行情 論壇)鑲嵌兩個特點,并發展成“仿蕃作”,這說明我國玉工對良玉技藝持揚長棄了其不符合我們民族傳統的薄胎及阿拉伯器形等因素。 5、從玉器功能上比較。 我國古代玉器與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有著密切聯系,前面已經介紹了它所具有的五方面社會功能。歐洲人認為,。軟玉(Nephrite)掛在腰間有治愈腎病的功效。這自然是一種迷信的認識,但其原始社會的玉器工具尚有一定的實和的價值;日本人對玉和玉器的認識較歐洲人復雜,他們認為玉除了裝飾功能之外,尚有“咒術的、寶器的、祭祀的”功能;阿拉伯玉器大致也僅限于生活用玉和瓶盆之類;印第安瑪雅人玉器與神官司的職司、祭祀有關,此外尚有生活用玉和裝飾玉器?傊,上述各國玉器所具有的社會功能均不及中國古代玉器所產生的廣泛的社會功能。 6、從玉器造型比較。 中國古代玉器型制相當豐富。國外古代玉器造型大致如下:日本古代玉器只限于珠、管、 、勾、櫛形以及抽象化的動物,少見器皿;毛利人玉器僅見神像、佩、斧;西伯利亞新石器時代也僅有斧、鑿、盤等工具和器皿,且造型也較簡單;阿拉伯玉器以器皿為主,其器型別致,獨具一格,但類型也較單純;印第安瑪雅玉器型制比上述各地稍多,有工具、珠、管、片、人物浮雕和象生玉等,但與中國古代玉器型制相比,瑪雅玉器也顯得相當單調了。 7、從玉器裝飾圖案上比較。 中國古代玉器之裝飾圖案,有幾何形、動物、植物、文字以及繪畫性,綜合性等多種題材。而日本、歐洲、西伯利亞、毛利等地玉器則多呈光素狀或飾簡單的幾何形圖案,裝飾其甚少。其中瑪雅和阿拉伯等地玉器的裝飾圖飾圖案,有其自己的獨特風格,如痕玉之莨苕葉飾和“西蕃蓮”與“鐵線蓮”等花紋。印第安瑪雅玉器紋飾以人物圖案為精,但與中國古代玉器圖案裝飾相比,便顯得黯然失色,尤其是中國古玉上的繪畫性圖案,在世界琢玉史上獨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