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駭人聽聞 > 正文
 

一個贗品收藏愛好者的生財之道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1日 17:57 周末報

  “好畫賣得好,贗品也賣得火!”這是一位拍賣業的資深從業者對目前書畫拍賣現狀的困惑,其潛臺詞是——“贗品收藏出現了市場”。

  凡是有藏品的地方就有贗品。但當贗品成為收藏熱潮中的一種時,就讓人看不明白也摸不清楚了。4月1日,宣傳火熱的首屆收藏藝術交流交易會如期在廣州開幕,然而眾多聞訊而至的藏家參觀后大呼:“大失所望,贗品太多!”其中,叫價300萬的康熙龍袍竟被指“實
為戲服,手工非常差!”交易會所第一天展示的名家字畫更被指為“無一真品!”4月3日,部分被指贗品的展品已沒有出現在展場中,收藏藝術交流交易會行政總裁陳立告訴記者:“已全部被購買!”

  藏家胡東今年3月初在上海買進一張海派名家馮超然的山水畫真跡,4月初卻看到北京某拍賣行的春拍圖錄上有一件一模一樣的拍品。他與兩位專家一起赴京觀看,發現北京拍賣的那件是贗品,但結果是這件贗品在拍賣會上還是以5萬多元成交了。

  據悉,國內藝術市場有個規律,一旦市場紅火了,贗品便也跟著紅火。近年來,在國內眾多書畫拍賣行里通常推出的很多無底價字畫,雖然有經驗的行內人都知道這里面混雜著不少贗品,即使心知肚明,仍舊有人毅然舉牌。專家指出,這些購買者有的是希望提升藝術修養,他并不在乎作者和區區數百元錢;有的則是期望以低價進貨再轉手賣給尚不能識別的新手,從中謀取商業利益。

  所以,有人認為,藝術類贗品會引起魚目混珠,給予了作偽販偽者有可乘之機,應予制止;也有不少收藏愛好者、經營者認為:其實,贗品收藏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一個贗品收藏愛好者的生財之道

  岳峰,一個在西安收藏圈頗有名氣的藝術品愛好者。他的收藏歷史已經接近10年左右,每逢雙休日,他都泡在西安著名的八仙宮古玩市場、小東門丹尼爾古玩商城和朱雀路古玩城里。

  與其他談贗品色變的收藏者不同,岳峰聽說記者的采訪意圖后表示非常樂意配合,他告訴記者:“這是事實上就存在的東西,并不會因為我們不談而不存在,而且我也從中得到了很多‘快樂’,當然這些‘快樂’是有代價的。”

  “為什么愛好收藏贗品,一部分原因是古書畫真跡買不起,價格相對低廉的贗品是個不錯的選擇。另外,因為我曾經吃過一個虧。有一次,我在一家瓷器店看到了一個南北朝的缽,心里想:‘杜牧有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說明南朝佛教十分昌盛,缽作為僧人的器皿,流傳到現在也是可能的。而那個缽上蓮瓣的裝飾也正說明了這一時代的特點。’于是我就問了問老板價格,他說5000元。”岳峰的眉頭緊蹙,“太便宜了!我對收藏是有所了解的,這個價格相當便宜。我又和老板殺了殺價,最后以2000元成交。回去我樂了好幾天,以為揀到了寶貝。”

  誰知道,一次專家的鑒定讓岳峰接近崩潰:“西安舉辦了一個公益性質的收藏鑒定會,我就把這個缽拿過去給專家鑒定。結果專家說,我所買的這個缽底是‘圈足’,這種設計是宋代以后才出現的。專家的最后一句話對于我來說就是一個晴天霹靂,他說:‘10元錢就能搞定!’”

  這個打擊,讓岳峰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再去碰收藏這件事情。突然,有一天,他自己猛然告訴自己:“為什么人家就能利用贗品賺那么多錢,而我不能呢?我有收藏知識,有收藏經驗,我應該可以。”岳峰就遂把目標界定在了贗品收藏上。不過,他對記者強調說,這么做是為了彌補缺憾:“不久前,我去了一趟廣州,在那里用6800元購買了一幅毛主席的墨寶。一共是44件,我去的時候已經剩下了最后幾件了。賣方明確標明這是復制品,但我覺得這種技術復制出來的效果達到了幾可亂真的地步。對于那件作品,我現在愛不釋手。是有原因的,毛主席書法真跡一直被收藏在中央文獻研究室檔案館,從不對外展出;而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館館藏的書畫真跡,目前內地居民尚不能常常赴臺觀看。所以,買這個作品,我是出于彌補缺憾。”

  當然,岳峰也不避諱自己收藏贗品的契機,就是為了賺錢:“當然,我不會欺騙別人,我很明確告訴他們這是贗品,但我會告訴他們這個贗品是很價值的。不瞞你,我用贗品收藏賺的錢,已經讓我自己換了3次汽車了。”

  贗品泛濫令人憂

  伴隨著各地風起云涌的藝術品拍賣熱,贗品假貨也是泥沙俱下。

  僅從去年北京文物藝術品拍賣成交額達到39.35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來看,藝術品拍賣在我國已相當紅火,許多拍賣者把藝術品拍賣當成了取得暴利的一個行業。甚至有的拍賣行只搞一次拍賣會就關門了,因為這一次它就掙足了錢。于是,在紅紅火火的拍賣之下也掩飾了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內容。

  成立三年多的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依照現代企業制度構架運作,以穩健、平實的作風贏得了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界和收藏家的尊重。華辰董事長兼總經理甘學軍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我可以舉兩個例子給你聽,某公司王經理在一次拍賣會上,以140萬元的價格競拍得10件名人書畫,后經專家一鑒定,其中6件作品是假貨。家具收藏愛好者吳鐵生在參加上海一拍賣公司舉辦的‘中國古典家具、藝術品專題拍賣會’,拍得4把紅木太師椅,他支付了競拍價款4萬元和拍賣傭金4000元。可事后,他發現拍得的太師椅全是贗品,一氣之下向法院提起了訴訟。”甘學軍頓了頓,接著說:“可見,贗品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拍賣行最頭痛的問題,所有負責任的拍賣行也最下功夫對待,但防不勝防,有時也無可奈何。產生贗品的原因是利益驅使,制假有一定歷史傳統和市場需求。而大多數投資者和愛好者對收藏品的鑒別能力較低。近年,我就見過兩幅所謂的唐伯虎《金陵十二釵》,這類‘關公戰秦瓊’的事很多,很嚴肅地制造了一個笑話。另外,有些拍賣行不嚴肅,給制假人提供了機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上海拍賣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岳峰這樣的贗品收藏愛好者只能算這個行當里的小魚,真正兇猛的是一些規模比較大的拍賣行:“我做這一行已經不少年了,大概知道拍賣行的一些內幕。他們有的和某些商人聯合起來拍賣贗品,這似乎已經成為這一行中的潛規則。另外,拍賣法有規定,除非故意欺詐,拍賣贗品亦可免責。這個規定被很多行內人稱之為‘尚方寶劍’,這令很多買家不知所措。投資者在拍賣場上買到假貨不知怎樣去索賠,而賣出贗品的拍賣公司則有拍賣法規的保護,你說這算怎么回事啊!”

  贗品收藏花樣多

  收藏愛好者丁濤是北京市中關村一家軟件公司的老總,他最喜歡的就是書畫作品的收藏,但贗品泛濫的市場竟讓他無意中成了一個中國書畫市場的研究者。“制假販假是其一,它還因此成為了藝術品市場的第一大怪現象。”丁濤苦笑著說。

  “作為一個愛好者,我是了解一些情況的。在北京的潘家園等地,齊白石、徐悲鴻、啟功、范曾等名家贗品被公開出售,價格從200元到800元不等,常常是營業員剛剛賣掉一張,又從柜臺里取出一張一模一樣的掛上。而在成都市一公里長的‘書畫一條街’,在蘇州久負盛名的‘書畫一條街十全街’,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鄭板橋的竹子、唐寅的美人……隨處可見。畫價可以從數萬元砍到100元。聽行內人說,這些畫都是從幾個‘著名’的書畫批發市場批發來的,具體是哪里,他們不愿意透露。”丁濤點了支煙,壓低了自己的嗓子,繼續說:“贗品緣何大行其道?有一些所謂藏家,專門以低價收購假畫,然后再通過關系請一些有名望的藝術家或鑒定家來題簽、題跋,于是假畫搖身一變就成了‘真跡’。還有些藏家認為,假畫只要放上幾年、幾十年,就能以真跡的身份面世了。雖然有人心知肚明,卻仍然樂意購買,再花錢請鑒定專家做真品鑒定,用于送禮或者是炫耀,這么做既投入少又相當‘體面’。正是有了這樣的心態和需求,書畫贗品市場才一路綠燈。”

  中國收藏家協會閆振堂會長對收藏市場上的假冒現象深惡痛絕,他非常詳細地給記者點破了其中的花樣:“贗品收藏市場這么畸形地發展起來,那是因為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國內藝術品拍賣的興起,贗品開始有了自己的一套生存辦法。具體是怎么做的,我來分析給你聽:首先,將已故名家的真跡同贗品放在一起出版。過去,我國出版名家畫冊是比較嚴格的,現在只要有錢就可以出畫冊了。需要指出的是:在拍賣場上,買家對拍品是否被發表和著錄非常看重,一般拍品只要被著錄和發表過,往往會拍出相當理想的價位。在一般拍賣中,凡著錄過的拍品幾乎都有上佳的表現。我舉個例子,比如程十發的《鐘馗游春圖》,它著錄于20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程十發藝術》,該作品最后以25.3萬元成交,比它本身的收藏價格高了很多。于是,一些推銷贗品的人就摸準了買家的心理特點,將某名家的真跡和贗品印成畫冊,以蒙騙買家。第二,用現代照相技術將畫家和贗品進行‘合影’。在拍賣會的拍品預展上,我就經常能看到某名家與該幅拍品的合影,拍賣行用這一方法是為了證明該幅作品是畫家真跡。 ”

  閆振堂接著說:“請名家或鑒定家在贗品上題跋也是一大途徑。一般在拍賣場上,只要有大名頭或鑒定家的題跋,買家都會踴躍競投、志在必得。在買家眼里,花巨資購買這類作品可靠、放心。最后就是一些藏者與拍賣行聯手推銷贗品。目前,能拍藝術品的拍賣行不少,這當中自然有好有差。不少拍賣行見利忘義,他們同贗品的委托人暗箱操作,坑害買家。”閆振堂非常痛心地說:“這些都是讓贗品收藏成為一種市場的間接因素。藝術品愛好者都要警惕。”

  “收藏行業至今沒有專門的法律可依,文物保護法管的是出土文物品的收藏與流通,市場法律法規管的是收藏市場的商品交易,全國收藏業也無政府部門專管,使得整個收藏界長期處于真空地帶,不亂才怪。”閆振堂在采訪的最后特別指出。

  贗品也有一定收藏價值?

  據悉,書畫贗品出于審美習慣,在國內的接受度比雕塑贗品要高出很多。因此,一批專業的復制公司也應運而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經故宮授權獨家復制發行古代書畫的北京一鼎軒。該公司總經理吉平表示,早在2001年底公司就與故宮博物院簽訂了限量復制1000件故宮館藏古代書畫的協議,每件只復制100張。

  “我們復制古代書畫都經過故宮博物院專家鑒定,是亞真跡的一等高級仿制品。”吉平同時強調,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簽訂了復制發行書畫協議的只有我們一鼎軒一家,每件復制品都由故宮博物院專家把關,并有‘故宮博物院監制’的印鑒,而其他復制發行故宮書畫的公司只是經銷商。《步輦圖》、《游春圖》這些深藏于故宮內的藝術珍品眼下已可以在‘一鼎軒’一睹其芳容,也頻頻有藏家詢問其價格。

  因此,中國收藏文化研究會會員王月琴提出:“藝術作品在原則上是可復制的,人所制作的東西總是可被仿造的。一些從事藝術商業的人為了盈利而進行藝術作品的復制,這種復制對社會文化生活的影響也最大,它的畸形產品就是贗品。其實,藝術品消費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行為,所以任何一個經濟繁榮時期,都伴隨有巨大的藝術品復制行為與復制藝術品市場。在現代社會,藝術作品的復制還有一種重要的社會功能,就是改變了藝術作品對于公眾的神秘性,使藝術作品通過市場廣泛地進入公眾的家庭,使文化的發展已具備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其意義遠遠超出藝術領域之外,藝術類復制品,包括贗品是培養了公眾對藝術品原作的渴望。”

  “現代社會的公眾對于藝術品有一種日益強烈的‘接近’愿望。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與收入的增加,公眾對于藝術品消費的愿望不斷增加,他們除了去美術館欣賞優秀的藝術作品原作外,還希望將藝術作品擺在家中進行持久地欣賞。但是,與現代公眾龐大的消費愿望相比,藝術品原作的生產是有限的,特別是適合公眾趣味的優秀作品是有限的,巨大的消費需求與有限的優秀作品之間的市場供求矛盾,就使得藝術品原作的價格居高不下,這就產生了藝術品復制,其中就包括贗品的巨大需求空間,它滿足了公眾通過占有一個對象的酷似物、摹本或占有它的贗品來占有這個對象的愿望。如同市場上流行的大量的物美價廉的人造飾品一樣,天然鉆石的稀缺與昂貴,造成了人工鉆石飾品和其它替代飾品的巨大市場。”王月琴強調說:“在西方藝術市場,就是原作與贗品并重,消費者根據自己的消費需要和經濟能力選擇不同的藝術品消費。藝術類贗品的市場優勢在于,它能滿足占社會多數的中產家庭特別是才出校門參加工作的青年人購藏欣賞大師名家作品的愿望,又不至于給家庭開支帶來沉重負擔。當然,藝術作品的購藏者也將面臨一個藝術作品原作與贗品的鑒別問題(通常,出售贗品的商家必須向顧客明示所售作品為贗品,并在作品的某一部分明確標示)。國家文化管理部門和版權管理機構對此也應制定相應的法規條例,以迎接、促進這一新生市場的發育和有序發展。” (記者 陳璐)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贗品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夏日風情
夏日風情精彩圖鈴
母 親 節
溫馨祝福送給母親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