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為文物捐獻者建功德榜 遭遇人情債尷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2日 18:46 北京晨報 | |||||||||
從2004年初開始,一條“故宮為表感謝擬為捐贈者塑像,對象為從1925年到1999年的所有曾向故宮捐獻過文物的人士”的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而日前“故宮將為文物捐獻者修建功德榜”的消息,更是通過各種媒體迅速地傳遍了海內(nèi)外,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目前這兩項“感謝活動”的進展如何?這些文物捐獻背后蘊藏著怎樣的故事?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故宮博物院相關(guān)部門的負責人。
獻寶.澄清“為捐獻者塑像”并無其事 景仁功德榜“五一”前完工,上榜獻寶者至少612人。 關(guān)于“故宮為表感謝擬為捐贈者塑像,對象為從1925年到1999年的所有曾向故宮捐獻過文物的人士”的消息,日前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處長梁金生,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明確表示:“到目前為止,故宮并沒有為文物捐獻者塑像的方案”。 但故宮確實正在通過另外的方式,表達對向故宮捐獻文物的各界人士的感謝和敬意,并以此倡導(dǎo)文物捐贈之風氣,那就是在景仁宮修建“景仁榜”,把自解放前開始的所有向故宮捐獻過文物的人的名字鐫刻在榜上。 梁處長告訴記者,“景仁榜”的相關(guān)資料目前尚處于整理階段,最后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還在進一步的確認當中,因此,此前有關(guān)媒體報道的“572名捐獻者”的數(shù)據(jù)并不準確,具體數(shù)據(jù)只有到整理確認工作完畢后才能公布。解放前的捐贈者名單主要是從故宮的檔案中查找,有規(guī)范的捐贈記錄和編號是從1952年5月開始的,到2001年時已有313號捐贈次數(shù)。 截至日前,捐獻者向故宮捐獻的文物已超過24萬件,其文化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難以統(tǒng)計。記者從梁處長提供的一份捐贈名錄上看見,從1949年到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共有573人向故宮捐贈文物,而從新中國成立50周年到日前,又新增了26名捐贈者,加上解放前的13名捐贈者,目前的“景仁榜”上榜名單至少有612人。這項工作預(yù)計在今年的5月1日前結(jié)束,而“景仁榜”也將在此前正式修建完工,屆時將向游客開放。 獻寶.歷史命可以不要 寶貝不能賣 張伯駒傾家蕩產(chǎn)購得《游春圖》,之后又無償捐獻給故宮。 梁金生從1984年開始,就在故宮文物處工作,至今已有21個年頭。在這21年中,他幾乎天天都在同文物捐贈活動和捐贈者直接打交道,經(jīng)他親手登記的文物捐贈次數(shù)就多達131次,對故宮的文物捐贈有著鮮為人知的深切體會。然而,最讓他刻骨銘心的是1985年的一位捐贈者。 河南農(nóng)民何剛家住河南商水縣圍墻鄉(xiāng)圍墻村。1985年,他在自己的院里蓋房時挖出一個大缸,內(nèi)裝“銀鍍金錢鏨花雙鳳傳花玉壺春瓶”等19件造型華美的元代銀器皿。何剛立即與本村村長一起連夜趕到北京,要求將其捐獻給故宮,經(jīng)鑒定為十分罕見的元代窖藏銀器,填補了故宮銀器收藏史上的一項空白。為了更加完整地收藏這批窖藏銀器,在梁處長的建議下,何剛又一次不辭辛勞地趕回河南,將其盛裝銀器的缸送到了故宮,其行動令梁處長至今回憶起來,依然感動不已。 而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楊新告訴記者:“新中國成立以前,多年戰(zhàn)亂不斷,也是珍貴文物流失最嚴重的時期。不少有識之士,不惜傾家蕩產(chǎn),用自己家產(chǎn)購回無價國寶,新中國成立后又無償捐獻給故宮。我最佩服的一個捐獻者就是著名書畫鑒藏家張伯駒先生。解放前,張先生號稱當時銀行界四公子之一,家里十分富有,酷愛收藏古代名家書畫。有一次他遭土匪綁架,土匪向他家人勒索,為了贖命,家人想賣掉張先生珍藏的寶貝字畫,張伯駒寫信說:命可以不要,東西無論如何不能賣!最后看敲詐不出多少油水,土匪把張伯駒放了。這個把文物看得比自己命還值錢的人,1956年將他以重金購藏的西晉陸機《平復(fù)帖》無償捐獻國家,《平復(fù)帖》為我國傳世最早的一件名人墨跡,以現(xiàn)在市價估算超過千萬元。張伯駒愛其重于身家性命,抗日戰(zhàn)爭中曾把它縫在自己隨身穿的棉襖中一同避難。1946年,當張伯駒先生得知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在當時北平出現(xiàn)后,惟恐如此重要的國寶被商人轉(zhuǎn)手流出海外,變賣房產(chǎn)試圖購下,錢不夠又把夫人首飾賣掉后借了錢,才將《游春圖》保留下來,使它成為故宮博物院的永世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