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收藏懷表,家中有各式懷表約五百只,遠的是清朝時的,近的有剛上市的。懷表這種藏品較少,平時在收藏市場上也很少看見。
上個周末,我在南京夫子廟見到一塊懷表,不禁眼前一亮。這塊懷表表殼是銀質,白搪瓷面,直徑50毫米左右,表背有內外兩個門蓋。打開外蓋,可見到在內蓋上有兩個鑰匙孔,一個上發條,另一個校對時針。這表明該表不是用頂端中心的表桿上發條和校對時針,而是用鑰匙啟動表中機械,這是早期懷表慣用手法。
打開內蓋,正中刻有“亨達利”三字。“亨達利”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法國人霍普在上海洋涇浜三茅閣橋(今延安東路江西中路口)設的店,英文名稱為霍普兄弟公司,中文招牌為“亨達利”,含義是亨通、發達、盈利。根據當時“亨達利”經營之道,此表應是“亨達利”向世界鐘表王國瑞士定制的。
我有心將其收入囊中,可一問店主,開價3500元,要價太高,就想先晾他一晾,然后再討價還價,于是我決定到別處轉轉。可心里總是放不下,老是怕別人買了去,所以草草逛了一圈,又回到那店中。一看懷表還在,便松了口氣,可店主卻不在,問老板娘說是被其它店喊去“掌眼”了。
等了一會兒,又進來兩個人,也被那塊懷表所吸引,還讓老板娘喊店主快點回來,我見狀暗暗叫苦,這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要是也想要,那可就麻煩了,因為收藏圈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當一個買主拿著東西和賣主講價時,其他人是不能伸手的,什么時候東西回到賣主手里,其他買主才能伸手拿東西,接著和賣主講價,不然的話,圈里人會笑你不懂規矩。
我只好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隨后還看起了其它藏品,可眼角和耳朵都放在了他們身上。其中一個人拿起電話用方言嘀咕了半天,過了一會兒又接了一個電話,還是嘀咕了半天,我一句也沒聽明白。
又過了一會兒,店主回來了,我看著那兩個顧客沒有將懷表還給店主的意思,心中頓時緊張起來,果然那兩人直接將懷表揣進了包里。我那個懊悔呀,指著懷表問店主:“這就買下啦?都沒見你們談價格。”接打電話的那人用普通話對我說:“剛才我給一位朋友打了電話,他與店主是熟人,我讓他幫忙講了價格,這不就成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