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收藏糧票,不僅種類多,而且還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糧票當時分為全國和地方糧票,全國糧票,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在全國通用的,地方糧票就只能在各省、市、自治區內流通了,如遼寧省糧票只能在遼寧省內使用,如果要到外地出差辦事,就要換成全國糧票,否則有錢也買不到吃的。
在我收藏的糧票中,有一枚堪稱中國“糧票王”的糧票,格外受到我的寵愛,不僅因為它的珍稀,更主要是得來不易。2004年夏天,公司派我到上海出差,正巧趕上當地有個民間收藏展。展會上有個福建漳州的藏家專門收集糧票,他的大部分藏品我已經有了,但唯獨這枚“1970年高郵縣糧食指標劃撥票貳萬市斤”,以前只是耳聞沒有目睹。于是,和人套近乎要求轉讓,可這位藏家只換不賣,而且3天展期過后就回漳州了。情急之下,與他商定,3天之內用50枚東三省的工種、軍用等糧票交換。商量后趕緊電話聯系遠在家中的妻子,讓她把要交換的糧票通過特快專遞寄到上海。等待的過程是最受煎熬的,我天天泡在展會上,眼睛死死盯住展臺,生怕糧票被人換走。好在第三天的上午,郵包寄到了我的手里,順利完成了交換。
細細品味這枚“糧票王”,正面印著“最高指示:備戰、備荒、為人民”和“高郵縣糧食指標劃撥票”,“貳萬市斤”這四個字顯示出糧票的特別之處,這是中國發行糧票以來,面額最大的一張。這張糧票是由江蘇高郵糧食局于1970年發行的,不過這并不是在群眾生活中使用的,它的背面注明了“此票只在本縣內各企業向糧食部門或糧食部門內部指標調糧使用。使用時必須憑糧食局證明到指定點才能有效”。正是這一點才顯示出它的珍貴之處。這種高郵縣劃撥糧票全套有36枚,面額從50斤到2萬斤,上面的語錄有“厲行節約,嚴禁浪費糧食”、“一定要有儲備糧,年年儲一點,逐年增多”等,很有時代特點。
雖然糧票早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其中折射出我國經濟發展的軌跡。每當看到兒子浪費糧食的時候,我總是把糧票拿出來教育他,讓他懂得勤儉節約在任何時代都是不會變的。